王阳明与南武当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今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明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南武当山
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王阳明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一生传授“心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对日本影响最大,被誉为日本“军神”的日本维新时期的大将东乡平八郎就随身携带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因此,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和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被并称为孔、孟、朱、王。
在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江西南部以及江西与福建、广东交界处爆发了大规模民变,波及方圆数千里,史称“三浰之乱”,地方官府数次征剿无功而返,这场愈演愈烈之乱震惊了朝廷。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奉旨率军南下平定“三浰之乱”时,在赣粤交汇处遭到了三浰山军池仲容部的猛烈攻击,被迫退至龙南境内南武当山一带。随军参战、时任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的龙南本地人李清见山军骁勇势猛,若硬拼难免两败俱伤,便向王阳明进言布下八卦阵诱山军来战。王阳明采纳了这个建议,即令李清率三军演练阵法,教习进退变化。数日后,王阳明派出骑兵到山军驻扎处踏营挑衅,稍战即退,三浰山军果然中计率部猛追,李清早于南武当山一带指挥三军布好八卦阵等待。三浰山军不识阵势变化,恃血气之勇蛮攻猛打,被困于阵内,数千人全部被歼。王阳明乘胜挥师南下,所向披靡,一举平定“三浰之乱”。
南武当山广场
正是武当一战,奠定了王阳明平定“三浰之乱”的基础,使王阳明与龙南的南武当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两次欣然登上武当峰,在上面留下了两副非常著名的对联。第一副对联刻于武当峰铁索云梯顶上武当祖庙山门两侧石柱上,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武将文臣皆下马,当天奏帝且停车”;第二副对联是刻于武当祖庙佛堂两侧的石柱上,题为“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当仁何必让仁,仁心仁德仁为宗”。两副对联均以武当二字为联首,历来为游人称道。
从这两副对联,可以了解王阳明题联的真实意图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第一副对联:“武将文臣皆下马,当天奏帝且停车”,用非常准确且绝妙的文学描述了武当峰绝壁天门的险要,说明了上至天王老子,下至文臣武将,要想到达武当峰顶,都得停车下马。
第二副对联:“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当仁何必让仁,仁心仁德仁为宗”,点明了王阳明“武力不如法力”“以仁为本”的克敌制胜之法宝。
因为王阳明,因为这座山的神圣与庄严,南武当从此扬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