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下村
石下村位于南武当山的脚下,地名亦是因为地处南武当山巨石下而来的。关于石下的地名来历,人们认为石头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千百万年来经过大自然的洗礼,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取“石下”的名字,寄寓着百姓对村子长久兴旺昌盛的希冀。
石下村距龙南市区41千米,距镇政府驻地4千米,辖区面积为33030亩,其中耕地面积900亩,山地面积10245亩,林地面积 12964.77 亩。全村总人口816户3124人,有老屋、柏树下、岭背、新围、茶足下、赖屋、鸭仔坵、垇头、下新屋、长排、中间屋、新厅、枫树下等13个村民小组。
南武当山是石下村的标志性景点,是融丹霞石林风光和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3.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864米。南武当山有99座山峰,绵亘耸立,犹如直戟,奇石峭立,千姿百态。
石下村片寨千亩鹰嘴桃产业扶贫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武当山脚下,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老百姓在政府的引导下,采取“基地+旅游+电商”的模式,让电商发挥作用,将传统的果业种植与旅游开发、电子商务相结合,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等。
南武当山与王阳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阳明在赣粤边际平三浰归来时,曾经专程登南武当山饱览其壮美与雄奇,留下如“武将文臣皆下马,当天奏帝且停车”等众多华美的对联或诗文,流传至今。
石下村有着酿造客家米酒的悠久历史。米酒最早发源于清康熙年间,那时候的客家人把酒曲倒进没吃完的糯米饭里,却意外发现米粒中渗出一种黄色的液体,用手指蘸一点尝了下感觉液体非常甜,而后经过不断调配,这才酿造出如今醇香浓郁的客家米酒。石下的客家米酒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糯米经过酿制,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适合所有人食用。米酒不仅拥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还是客家人日常接待客人的饮品之一。
石下村的柏树下这一名字源于一棵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柏树。这棵古柏树树枝茂盛,生机勃勃,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丝凉意,是夏天庇荫乘凉的好地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石下村涌现出了一大批从文从商的优秀人才、能人巧匠。石下村村民叶新曾经荣获赣州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奋进奖,得到了赣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