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棠山林场的前世今生
原“龙南县棋棠山采育林场”始建于1963年6月,隶属于龙南县林业局,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一任场长为张林胜。
棋棠山林场位于龙南南部边缘,由两块不相连接的地块组成,东与南亨乡、武当镇相邻,南与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及龙南杨村镇交界,西与夹湖乡相接,北与临塘乡毗邻,有着“一场跨四乡”的美誉。
为方便棋棠山的运输,1980年开通了武当岗上至棋棠山的公路,泥结碎石路面,长5千米。
棋棠山林场主要种植杉树。关于林场命名源自于当地有一个叫“马棋塘”的工区点,后来就改名为棋棠山。林场下设嶂背、观坑坳、石门、小河背等4个分场,13个工区,林业工人达百余人。林场主要承担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以及采伐任务。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抡过钢斧也举过铁锄;一双宽厚粗壮的脚,穿过草鞋也量过山路。砍不倒的影子,还是那么酷,压不弯的脊梁还是那么粗……”这描绘的就是当时的林业工人。棋棠山林场的林业工人除了来自周边的武当镇各村,还有南亨等其他乡镇的。尤其是早期有一批来自上海的知青,他们克服待遇低、交通不便的困难,以场为家,坚守林区,艰苦创业。
到了20世纪80年代,棋棠山林场的林业工人全部改为护林员,承担护林封山育林的任务,制止盗伐林木的行为,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大批护林员克服困难,住在山棚里,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经受大山里的蚊叮虫咬,坚守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1月投资17.39万元建成竹箍尖护林防火瞭望台,是全龙南唯一一个森林防火瞭望台,还配备高倍望远镜和先进的通信设施,瞭望范围可达武当、杨村、夹湖、南亨、汶龙等乡镇,为林业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群山绵延的棋棠山
2002年实行国有企业改制,棋棠山林场顾全大局,安置下岗职工67人再就业。
2016年4月,全省国有林场改革,成功合并组建龙南棋棠山生态公益林林场,分为6个分场,原棋棠山林场为新组建的六个分场之一,更名“棋棠山分场”,场部坐落在嶂背,分为新场部和老场部。棋棠山分场有四大工区,分别是嶂背工区、观坑坳工区、石门工区、小河背工区。嶂背工区、观坑坳工区两大工区林地均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石门工区、小河背工区大部分林地已流转社会人士经营管理。
如今的棋棠山分场林地总面积约为5.94万亩,其中,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74万亩,流转林地面积约1.7万亩,天然林面积0.23万亩,其他林地面积0.22万亩,继续履行护林育林的任务,肩负守护青山绿水的责任。
棋棠山林场
棋棠山分场于2001年实施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37334亩,主要分布在嶂背工区、观坑坳工区以及石门工区部分林地。公益林地理位置东与武当镇相连,南与武当镇石下村相邻,西与杨村镇相接,北与南亨乡毗邻,所属林区地理位置特殊,为龙南区域内重点林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棋棠山只是绿色生态武当的一个缩影。正是林业工人们的默默付出,正是他们的肩负重任、守望青山,才有了如今棋棠山的葱茏绿意,才有了生态秀美的武当镇。
为了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早在1984年4月,龙南公安局就成立了全龙南第一个林业派出所——龙南公安局棋棠山林业派出所,由刘甫胜担任所长。棋棠山林业派出所驻地在武当镇横岗村,管辖武当镇、南亨乡、棋棠山林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棋棠山分区等林业治安及维护地方社会治安。
棋棠山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