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下米酒

石下米酒

古时的太平堡物产丰富,最有名的就是石下的米酒。石下的老百姓自古以来都会用自栽的糯米酿米酒,色泽鲜亮,味道绵醇,闻之垂涎欲滴。而酿酒师都是普通的客家妇女,正是她们的心灵手巧和勤劳智慧,才能酿出如此醇香的米酒。

石下米酒的酒精度一般在20度到30度之间,色泽金黄,气味清香,口感甘醇绵厚,爽心活舌。冷饮,清凉爽口,沁人肺腑,消暑散热;热喝,温心暖胃,御寒防风。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适量饮酒,舒筋骨活经络,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如果在米酒里加点枸杞、党参之类的草药浸泡喝,有助于生津活血、壮腰补肾,深受客家人喜爱。

石下人家蒸制米酒的工艺流程不是很复杂,但要经过几道工序。酿酒时,首先是清洗酿酒工具。把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让清凉的泉水(或者井水)反复冲洗酒坛,之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第一步,蒸糯米饭。把酿酒用的糯谷碾去金灿灿外壳之后,倒入竹篼里,用山泉水反复冲洗后放入大饭甑里,用大火蒸熟,直到糯米变成一饭甑晶莹剔透的糯米饭,复将饭甑移到大陶钵上。

第二步,拌入酒饼。向移到大陶钵上的饭甑淋半桶清凉水,使饭降温,然后将甑中之饭盛入酒缸,等温度降至20度左右时,则均匀地拌入酒饼(一种发酵的酵母,系用米糠、中药细辛等制成),旋即反复搅拌,接着把饭扒平,从饭的中央挖一小井,准备用来储存新出的酒娘,最后在缸盖上放上一把菜刀。据说,这是龙南客家人为了避邪,祈求能够酿出一缸好酒。另外,酒缸的保温也是很重要的,温度太低,出酒的时间长并且有可能使酒变成一缸酸溜溜的陈醋;温度太高了则很容易使酒变老或者无酒,因而酒的质量好坏,也是反映女主人是否能干的重要因素。客家人蒸酒时选酒饼很关键,因为酒饼分甜饼和苦饼两种。甜饼酿出的是甜酒,苦饼酿出的是苦酒,苦酒的酒味更浓、更香,会喝酒的人大都要喝苦酒。

浓厚的武当酒文化

第三步,发酵。如果在夏天酿酒,由于气温高,24小时后可以开盖;一般情况下只需两三天便可以出酒了。小心地拿开各种保暖用具,轻轻地揭开酒缸的盖子,一阵阵酒香便扑鼻而来,一下子,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幽幽的酒香,令人为之倾倒,情不自禁地要品上几口,这时候的酒,客家人称之为酒娘。刚出的酒晶莹透明,色泽温赤,状如琥珀,品一口,其味香芬甜美,蜜香醇厚,素绵爽口,一股独特的清凉便贯穿心肺,让人回味怡畅,欲罢难止。

第四步,取酒。出酒娘后,继续用勺子翻动酒娘糟,再盖上缸盖,但不宜盖得过紧,须留一气孔出气,否则酒易变酸。4—5天后,酒出足,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凉水(一般比例是1斤糯米半斤水)倒入酒缸,封存好。4—5天后,把缸里的酒糟倒入酒篓里,压榨出酒液来。然后,把酒液装入酒坛,密封坛口,这便是上好的糯米水酒。最后,再把酒糟放回缸里,第二次加入凉水。4—5天后再把酒糟倒入酒篓里,用同样的方法压榨出酒液来,这时候的酒可以像喝水那样喝了,因为这时候的酒已经很淡了。所以,龙南客家人常说,一道酿,二道酒,三道就像水一样淡。一道酒酿招待稀客和贵客;二道米酒一般是大型筵席、节日喜庆时饮用;三道就当开水平时自己喝。

第五步,焐酒,客家武当人也叫烳酒。焐酒工作流程:将米酒放入酒坛中→用大片青菜叶或泥瓦盖密封→酒缸缸顶及周围用稻草和谷壳铺平→点燃稻草→用火至焙酒沸腾→自然冷却→去除周围稻草灰→将酒倒入干净的酒坛中存放。发酵好了的酒糟加上适量的山泉水再经过浸泡,放水少的米酒味儿浓,后劲十足。滤去酒糟就成了香甜的客家米酒。那酒糟渣还是最佳的猪食。

最后滤去酒糟的米酒盛在酒瓮里,在祠堂门口摆放好,点燃稻草糠皮熏烤,这叫烳酒。酒瓮上往往会盖几片菜叶或是烟叶,据说这样煨熟的烳酒才带劲。此时,浓烟袅袅,酒香四溢,令人垂涎三尺。如果是过年的年酒,人们还会在酒瓮口贴上一张红纸图个吉利。

酿制水酒须掌握两个要领:第一是酒饼要好;第二是水质要好,须用优质的山泉水,即从地下冒出的甘美泉水,俗称为井水。今日城镇的饮用水多为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而水井又所剩无几,于是酿酒时人们便改用水泵抽出的地下水,效果亦佳。若用自来水则非但失去甘美的水味,弄得不好还易使酒味变酸。

石下的美酒和南武当山也是有关的。相传武当山的九十九峰中有个酒仙峰,这里的酒仙在杜鹃花开得烂漫之时,喊来众仙家把酒言欢。几杯下肚,众仙家微微酣醉,身子也轻飘飘起来。此时,路过的村民见状,悄悄地取走一壶酒,带回去与亲朋好友分享。亲朋好友喝后觉得此酒醇美无比,回味无穷,便日夜不停地试制此酒,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成功。左邻右坊听闻,都赶来品尝。当然,那仅仅是一个传说。

事实上,石下的女子个个都能酿出几缸香甜的美酒。说起来武当的米酒与杨村的米酒还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武当镇客家米酒

很久很久以前,石下有个女子嫁到了杨村,她在娘家时就能够酿出几缸香甜的美酒。有一年的冬日,寒风凛冽,这位石下的女子十分想念家乡,便开始着手酿制家乡的米酒。酿成之后,酒香吸引着左邻右舍,大家都来争相品尝这甘甜醇美的米酒。石下女子会酿酒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赶来学习,并不断继承下来,这就是杨村米酒的前世今生。

武当人家十分好客,并且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逢年过节或婚嫁喜庆设宴“请酒”时,米酒是必需品。席间一人一碗,大家边喝边斟、边斟边喝,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相互敬酒,你来我往,推杯换盏,还会划拳助兴,为宴席增添了热闹欢乐的气氛。宴席上主人热情地向客人敬酒,常常把客人灌得烂醉如泥才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