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滇池东岸的呈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滇池周边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呈贡八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格外耀眼,颇负盛名。

呈贡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山水相连,地形多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呈贡八景。

凤岭松峦位于呈贡老县城三台山。三台山因山势三叠似台而得名,中间一台形似凤凰栖息,“凤岭”一说由此而来。山上松树翠绿,郁郁葱葱,人们在山顶上可鸟瞰五百里滇池美景,体验松涛声声在耳,海风徐徐拂面。在人们眼中,此番幽美的景致或许能引来传说中的鸾凤栖居,故有凤岭松峦之说。

海潮夕照位于滇池之滨的江尾村,夕阳西下时,湖水波光与江尾村海潮寺的铜佛像交相辉映,迸发金光万道,蔚为奇观。传说农历初一、十五日傍晚或凌晨,会有一个铜钱大小的光斑,从大殿正中铜佛像的肚脐眼往上移动至眉心,这时,日、月就落入西山。此景象,称之为海潮夕照。

渔浦星灯位于乌龙古渔村,夕阳西下,往来于滇池的船只靠岸,人们生火做饭,点点渔火倒映在滇池潋滟的波光里,犹如繁星。此情此景名曰渔浦星灯。

龙山花坞在县城南一里的龙翔山。谷内桃、梨、杏、李果树成林,初春果木枝绿蕊放,红花百花团团簇簇,群芳争艳,文人雅士把这种场景称之为花坞。

梁峰兆雨位于呈贡区与澄江市交界处的梁王山。因梁王山山势雄伟壮丽、气势博大,西面峭壁千仞、挺拔险峻,东面群峰簇拥,古木参天,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两股不同气流的影响,云彩状态奇异万千,夏秋之季若出现顶峰云雾笼罩,或是山腰白云环绕,则多为有雨之兆,故得名。

河洲月渚在原县城南门外一箭之地的龙市桥河段,年深日久,洛龙河淤积沙洲成渚,四周环水,河岸上灌木丛生,春夏绿草如茵,有一片树干粗如水桶、高约数丈的圆柏树林,水鸟日嬉夜栖其上,在桥西边原有一名为印星亭的古亭,亭上悬“河洲月渚”牌匾。入夜,若遇皓月升空,在亭中赏月观渚,堪称妙境,别有情趣,宛如仙境。

彩洞奇鱼位于昆明南站东面白龙潭山西麓,因在石崖之下有一溶洞,它三面石壁,颜色为黄、黑、白、红,当地人称为彩洞,终年有水自其中汩汩而出。据说,彩洞之中有奇鱼,长得像小龙,不时会游出溶洞,在潭中嬉戏。人们将彩洞、奇鱼联在一起,遂有了彩洞奇鱼之景。

碧潭异石位于大新册社区东侧龙潭山。山脚下的黑龙潭环境清幽,树木高大,有荷有鱼,潭流之间巨石突兀,峻峭嶙峋,居中一块大石如屏障一般挺立正中,有中流砥柱之势,俗称“将军石”,古人以碧潭异石景名之。

在呈贡八景中,三景与山有关,五景应水而生,无处不体现着自然与人文、山水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历代文人骚客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视野,以异样的笔墨留下了许多赞美八景的诗句。

清康熙年间,呈贡籍进士张旭《凤岭松峦》云:

三台松树五华齐,招引祥鸾此地栖。

翠羽摩空疑日近,绿云出岫觉天低。

高峰原自连金马,灵瑞何尝让碧鸡。

一自九苞仪盛世,文明雄峙古滇西。

清代李珩《凤岭松峦》咏:

凤凰飞去复飞还,盛世来仪果异哉。

南满潘花香两县,东腾紫气蔼三台。

淋铃夜雨鸣天籁,杂耳松涛动地雷。

莫谓荒城多草木,滋扶还荷圣恩培。

清代李士襄《龙山花坞》云:

灵虬山势逆江来,遥对昆池百里开。

梨雪玲珑遮月角,桃霞烂漫映三台。

散衙峰上游人袂,赶马香浮醉客杯。

双鹤亭空遗址在,春深依旧万花堆。

文献《龙山花坞》云:

花开红紫遍山阿,山色花光映薜萝。

万树春深喧燕语,千秋日暖织莺梭。

由来好景随时易,是处繁花逐眼过。

花事至今已成事,几回惆怅托狂歌。

清乾隆年间呈贡籍贡生余淳咏《梁峰兆雨》:

峰压天池接太清,梁王曾此立军营。

高围翠黛将屯牧,满插旌旗散甲兵。

四五月觇甘雨信,雨三片见白云横。

应时降澍今犹昔,为兆丰年答盛名。

清代李生心《梁峰兆雨》:

罗藏山高云气多,腰横带玉景婆娑。

昆明池水开西镜,金马岚光拥北坡。

石燕未飞昏鹗叫,商羊欲舞懒龙过。

探风候雨占时泽,野老传言信不磨。

雍正邑举人李光贲《海潮夕照》:

日暮江头动晩潮,夕阳欲下水声骄;

含山残照光明影,欲海长虹影动摇。

几处阴岚收猎网,一琦霁色乱渔桡;

谁言此际堪惆怅,谱入烟波景自饶。

清代李奇《海潮夕照》:

昆池一望水平空,独恨西流不向东。

潮信何知添朔月,雨声惟解乡天风。

招提濒海藏龙气,钏鼓开堂报梵功。

最是晩来堪尽处,残阳未了尚留红。

清代文理《渔浦星灯》:

初月钩纤柳屿平,星星渔火照眼明。

篝灯夜作垂纶子,可解愁眠海客情。

李士襄《渔浦星灯》:

芦火沿江暗复明,分红常值夜初更。

朝负腥鱼勤换酒,暮归篷底笑开罂。

处处成家舟作舍,时时酣饮网做耕。

凭高晚眺星千点,疑是霞标出赤城。

《康熙县志》载段章锡《河洲月渚》:

龙津一泒接昆池,绣错平分望欲迷;

灼灼春花红满岸,离离芳草绿盈堤。

渔翁结网操舟下,童牧驱牛饮涧达;

待月骚人兴不浅,印星亭上醉联诗。

《光绪县志》载李敏《河洲月渚》:

河洲东汇倚昆明,一片幽光景逼清;

钩影初悬曾挂柳,轮辉高泻遍浸瀛。

渔人载满空来往,韵士孤吟有性情;

我欲扁舟从此泛,不教月渚擅芳名。

清代知县李萃题《彩洞奇鱼》:

龙窟通津泻玉泉,翻空倒插水如烟。

罅穿虬铁藤为屋,乳滴芙蓉洞作天。

秋冷石鲸鳞甲动,春和神鲤鬣须搴。

游人抛脯群相戏,逐队争吞去复还。

在教谕李光贲眼中,《彩洞奇鱼》又是一番景象:

百尺苍藤锁碧流,层岩突兀涌龙湫。

此中神物谁能饵,何处凡鱼敢浪游。

头角共期三月化,甲鳞已是十年修。

几回欲向南溟徙,又被青山默默留。

清康熙年间,呈贡籍进士张旭《碧潭异石》云:

洪蒙片玉势崚峥,壁立中流天柱明;

苔发水浇千尺碧,云根浪拥一峰晴;

初春好雨疑飞燕,午夜秋风欲吼鲸;

织女榰机移置此,迢迢星汉达蓬瀛。

清代孔宗尧《碧潭异石》:

探奇龙窟喜来游,怪石如人鲜与俦。

孤质每经风雨老,苍颜肯逐浊沉浮。

米颠呼丈真堪拜,玉女支机莫浪收。

阅尽兴亡多少事,至今砥柱在中流。

呈贡八景不仅赋予了历代文人创作灵感,使其诗兴大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产生了《杨升庵游呈贡》《渔郎问津》《梁王宝藏》等众多的传说,更有《那个村庄那片海》等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呈贡山水与人文完美结合,自然与社会和谐而生。

历经千万年的风风雨雨,八景中仍有五景安然无恙,生机盎然。雄伟的梁王山正日夜俯视着水清岸美的滇池、抚仙湖、阳宗海,见证着呈贡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神奇的黑、白二龙潭碧波荡漾,滔滔汩汩,滋润着钟灵毓秀的美丽新区;古朴秀美的三台山,郁郁葱葱,松涛阵阵,游人如织,仿佛招引着彩凤入巢;地处滇池之滨的乌龙古渔村,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格外耀眼,墨绿的七星山痴情地凝望着对岸的西山睡美人,璨若星辰的滇池夜景尽收眼底,与古朴的民居交相衬映,和着轻快而有节奏的滇池涛声,更显祥和安宁,温馨质朴,正在成为市民打卡的网红景点。

在数百年的发展变化中,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村庄的改造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河洲月渚、海潮夕照、龙山花坞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之而起的是花园城市、百湖城市、生态城市,是“集碧水、蓝天、绿树、鲜花于一体,融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于一城”的树城、绿城、春城。

宛如仙境的洛龙公园,就在旧时河洲月渚以东不足一里处,占地575亩,其中湖面211亩。公园规划建设以水为主线,以人工堆筑山体绿化景观为重点,分为水域、生态、森林、花卉、城市休闲、康体娱乐、民俗文化7个景观区,建有太阳、花灯、龙珠、纪念、湖滨广场5个,仿古石拱桥3座、曲廊桥1座,平行桥2座,有亭、台、廊、榭等景点28个,种有香樟、滇朴、木半、桂花等乔木26589株,各种水生植物75.45万株。无论是天气阴晴,还是白天夜晚,散步的老人,遛狗的妇女,嬉戏的孩童,谈心的恋人,健身的男女,欢快的人群,无一不让人感受到闲暇时的惬意、轻松和悠闲。

自然清新的斗南湿地公园,坐落在滇池之滨,距昔日的海潮夕照不到2里,占地648亩,其中绿化面积298亩,水域面积297亩,附属设施53亩。以治理滇池、净化水质、修复生态为理念,同时具有休闲功能的湿地,是调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区域,也是控制污染物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屏障,还是城市与自然间的过渡带。步入景区,菖蒲、芦苇、睡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随处可见,成片的波斯菊、葱兰、茶梅等地被植物错落有致,水杉、喜树等高大乔木分布各处,水鸟嬉戏于水面,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一下子就被带到了一个远离喧嚣、远离嘈杂的宁静世界。滇池边2公里长的柳堤,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漫步柳堤,远眺睡美人风姿,近观雪白浪花,细听鸟儿鸣唱,别有韵味。

姹紫嫣红的万亩果园位于雄奇的梁王山麓下,自北向南一线排开,与曾经的龙山花坞遥相对望。其中尤以万溪果园最负盛名。阳春三月,春风吹拂大地,梨花、桃花、杏花、李花竞相绽放,洁白的梨花、李花,鲜红的桃花、杏花,到处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仿佛是“龙山花坞”一幕幕历史镜头的再现,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盛夏时刻,果子成熟,香甜可口的桃子、杏子、李子争相上市,让你顾此乐彼、垂涎直下。金秋十月,呈贡特产宝珠梨闪亮登场,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形美的宝珠梨特质承载着一代代昆明人的记忆。

如今的呈贡,处处见景,无处无花,水明山秀,七彩交织,是昆明市“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