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悠扬

渔歌悠扬

欸乃山水绿,清滇燃云竹。

那幅风景,那幅绝美的农耕渔猎画卷,其实一直伫立在水边,待人观赏画卷,一如千年前那个俯身的江南女子,娉婷兰舟,素手采莲。

乌龙渔村地处滇池岸边一个凹进去的海湾边上,卧龙山常为村子挡住滇池水域吹来的风,能够让整个村庄安之若素,容貌慈祥,像极了坐在自家门口的大娘,晒着日光,绣着围裙和鞋面。

古渔村恰似一枚神秘的符号,用它神奇的召唤力和渔浦星灯的诱惑力,无数次,将我的眼光吸引,并幻化成漫天唯美的翅膀,在600年前浩瀚的滇池水面,划开一层一层粼光闪耀的波浪。

站在湖岸上,我仿佛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矍铄老翁,迎我撑筏而来,口哼渔歌,悠扬水域,惊起无数鸥鹭——

“滇池水,多宽广,我家住在湖岸上。

摇着船,去撒网,船儿满桨载着希望……”

那个时候,艳阳高照,山水流翠,调皮的风悄悄躲进芦苇荡,给水中仙们挠开痒痒。少顷,又有扁舟对向而来,热情的老翁用纯正的彝语跟赶海的乡邻唠起家常。

走在湖岸边,我常常遐思万千,一任丽影翻飞,一任渔歌飞越晴空,穿梭浪尖。怀想3万年前的龙潭山,究竟孕育了怎样的人文和风景?怀想600年前的滇池水面上,飘摇着怎样的水草,飞翔着怎样的飞鸟?怀想那些出海而作、歇海而归的渔猎时光,究竟撒下多少张网、收获多少回鱼虾满仓,又豪情抒怀了多少次渔歌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