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文,旧风貌

一、诗文,旧风貌

县志及文史资料所载河洲月渚、龙市桥、印星亭的有关诗文如下:

《康熙县志》载唐尧官《望印星亭》:

立马桥边望,星亭出水皋。

渚田犹负廓,岸柳如藏沧。

海接龙连源,近山连凤翥。

主平生登览,兴谁共春醪。

《康熙县志》载知县李萃《河洲月渚》:

芦浦沙汀望处同,游人引步自春融;

六桥秋色斜阳里,三坝春光细雨中。

对月欲迷歌扇白,当花偏观舞衣红;

平川十里人归晩,无数牛羊一笛风。

《康熙县志》载段章锡《河洲月渚》:

龙津一泒接昆池,绣错平分望欲迷;

灼灼春花红满岸,离离芳草绿盈堤。

渔翁结网操舟下,童牧驱牛饮涧达;

待月骚人兴不浅,印星亭上醉联诗。

《康熙县志》载文理《河洲月渚》:

水接昆池直倒流,潆洄沙际浴晴鸥。

印星亭畔千章柳,不问朝昏月一钩。

《康熙县志》载翰林张旭《前题》:

广宫寒阙属仙家,相隔银河天一涯。

满地夜光浮碧藻,半船烟水泛胡麻。

花开桃渡添红雨,月涌春潮走白沙。

遥望美人思缈缈,好从渔父觅仙槎。

《光绪县志》载李敏《河洲月渚》:

河洲东汇倚昆明,一片幽光景逼清;

钩影初悬曾挂柳,轮辉高泻遍浸瀛。

渔人载满空来往,韵士孤吟有性情;

我欲扁舟从此泛,不教月渚擅芳名。

《光绪县志》载戴淳《印心亭》:

山城三里水,南郭足幽行;

流水如争路,孤亭不隐林。

平畴闻眺处,故邑暂归心;

先世遗丘陇,牛羊莫见侵。

从上述诗文中可以看出,旧时河洲月渚就在县城南门外,环城河流水之中。河水滚滚西流注入滇池。河上龙市桥西一箭之地的河中,因年深日久,淤积一沙洲成渚。渚四环水,春夏绿草如茵,海鸟日嬉夜栖其上。入夜,若遇皓月升空,在渚旁的印星亭上赏月观河渚,堪称妙境,别有洞天。

20世纪70年代初,洛龙河还没有进行改道前,在河洲月渚旧址,可以看见清澈的河水里,如丝绦状、棉絮样、布条形的各式水草随水摆动,小鱼细虾在水中游荡。河堤上的桉、柏、滇朴、水冬瓜树等乔木枝繁叶茂,树下长着高矮不一的柳枝儿蓬、苦刺花、金雀花、粉团花、掼碗花等灌木丛,铁线草、蚊子草、锁眼草、苔藓、蕨类等夹杂其间,小绿燕、点水雀、屎鹁鹁(戴胜鸟、呼鹁鹁)、马屎绿翠(翠鸟)在树枝上跳舞鸣叫。夏秋时节,胆子大的少年沿着仅容一人通过的林间小道,三五成群到河埂上打鸟、捉蟋蟀、逮蜻蜓,用水沁牛屎拱拱儿(屎壳郎),数公里长的河岸简直就是一个儿童乐园。有树的地方,遮天蔽日,树影斑驳;无树的地方,长满了蒿枝、衰草、刺蓬蓬儿,成了马蜂、野猫、狗獾儿等小动物的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