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谷丰登

四、五谷丰登

土里刨食的老一辈呈贡人盼的是什么?是风调雨顺,是五谷丰登!靠天吃饭的祖先们期待的是什么?是丰衣足食,是国泰民安。因为有美好希冀,却受落后的生产力的制约,所以我们的祖先有了阿咋哩的故事,有了龙王的传说,有了对神力的崇拜。

白龙潭的水是阿咋哩放的小黄鳝喷出来的吗?是大锤砸出来的吗?我们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百度搜索泉水的成因:“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流,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泉水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水源,同时也能构成许多观赏景观和旅游资源,如理疗泉、饮用泉等。我国泉的总数不计其数,分布十分广泛,种类也非常丰富,各地名泉不胜枚举……泉可以按照其流量大小分为八级,一级泉的流量超过每秒100立方英尺(2800升),二级泉的流量在每秒10到100立方英尺之间,八级泉流量则小于每分钟1品脱……”

白龙潭是常流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其常年水流不断。这些宝贵的涌出地面的泉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的命脉。

白龙潭村云龙寺里,立着一块刻着“永远遵守”字样的石碑。碑的落款日期是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初三。碑文内容大致是:王家营、吴杰营、柏枝营、段家营、白龙潭、大水塘、回子营、落龙河(现为“洛龙河”)、丰乐村等轮流放过山沟冬春水灌溉庄稼。丰乐村村民晋绪因为冬季水少,仅放七八天水,蚕豆麦子都还没有灌溉完成,水就被上游的王家营、吴杰营、柏枝营3个村庄给截流了,于是起了争执,告上县衙。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所诉为实情,遂判令这3个村子让出4天的水给丰乐村。同时,主审官还将9个村子的主要管事召集在一起,将每年放冬水的时间规定为“立冬第三日起至立春第三日止,共九十日”,在90日内,按照各村土地多少,进行放水灌溉时间的调整。所作判决公平服众“……给行水务须遵照议详日期,搬村照放,不得紊乱。倘此议定立后,再敢逞刁混作,以及霸放滋事,定即提案照例重究,各宜遵守……”

这场争端,起因为水。谁不想让自己村子的庄稼喝饱水,好好长,让村民吃饱穿暖呢。所幸县官老爷认真进行调查,根据用水需求,不仅对眼前案子进行调解,还为9个村庄的用水进行长远规划,避免了下游村庄用水被上游管控的局面。

白龙潭是无私的。一年四季,每分每秒,源源不断的泉水不但滋养了周边生灵,而且在呈贡大地上一路奔流,与黑龙潭一同成为洛龙河的源头。

洛龙河,是呈贡的母亲河。常年流动的洛龙河,默默地灌溉万亩田畴,为呈贡“鱼米之乡”的美誉立下汗马功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洛龙河源头活水的白龙潭自然是重点保护对象。

雍正十一年(1733年),县令曾应兆修河源白龙潭。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县令李登瀛数勘实地,上呈弊端。次年获准兴工,委典史杨清泰率县属东西两河人民,开挖壅塞之泥沙,寻出填毁之古洞,将沙沟埂下开挖直接河尾,沿河流域农田得资灌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按照“排、引、蓄、提并举”的兴修水利方针,先后多次对洛龙河流域内的河道、河岸、库塘、抽水站、蓄水闸等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进一步提升河道的排洪、抗旱、蓄水、灌溉能力,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首当其冲,便是白龙潭水库的建设!

都是大工程!都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凭的只是一双手!锄头、铁锹、肩挑、马驮、流血流汗……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是当年的呈贡人最美的梦想。洛龙河支撑起这个梦想,白龙潭点亮这个梦想,一辈又一辈呈贡人流下的艰辛汗水,终于浇出“鱼米乡”“花乡”“菜乡”“果乡”“七彩田”“美食乡”,浇出国富民安,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