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及其在云南的统治

三、梁王及其在云南的统治

梁王,是中国古代王爵称号之一。一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又名梁国)国君称号,即梁王,又名魏王。二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王爵封号之一,始于汉朝彭越,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梁王共有71位,其中著名的梁王有西汉彭越、刘武,西晋司马彤,南北朝时期的萧氏诸梁王(萧衍、萧詧、萧铣等),唐武三思、朱全忠,辽国诸帝,金完颜宗弼,元甘麻剌、巴匝剌瓦尔密等。

梁王在元代诸王中为一等王,地位比云南王更高。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梁王或云南王统领着云南的蒙古军队和各级政权机构的达鲁花赤,他们经常以皇帝的代言人身份在云南发号施令。云南的千户、百户原来要送子弟到皇帝那儿作人质,后来改送到云南王府。云南每年贡给皇帝的2500匹马,后只需改贡给梁王就行了。梁王、云南王是蒙古贵族统治阶级的代表,可以干预和监督行省的一切事务,而行省却无权干预他们,梁王府实为独立王国。梁王受封还没有到达云南时,就派人要行省为新拨给他的汉军1000人立屯田;行省指定其屯地在乌蒙,但梁王来到后,把乌蒙屯军700人移到富庶的新兴州(玉溪),占良田15000多亩。安宁的盐井,自汉、唐以来一直是当地居民自煮,也被云南王据为己有,因“此盐收入甚巨”。梁王府养有大量的马匹,放牧于昆明四郊,任意践踏庄稼,王府的养马者经常仗着王府的势力,侵扰百姓,使当地百姓“室无宁居”。一些势力不大的地主和农奴主投身王府充当“宿卫”,在王府的包庇下,躲避行省的赋税和差役。

关于元朝对云南的经略,从元宪宗三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国,到元天元四年(1382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明军取云南,击败云南元朝军队,元朝一共管辖云南129年(1253—1382年)。元代镇守云南的宗王有两个级别:梁王和云南王。云南王于至元四年(1267年)初封,镇善阐、茶罕章、东秃赤哥、金齿等处。梁王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首封皇长孙甘麻剌(1262—1302年,元世祖忽必烈之孙),颁赐金印兽钮,握有重兵,有监督、干预行省事物和指挥用兵的权力,是蒙古皇族在云南的最高代表。从甘麻剌到最后一代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共6位梁王。这里重点介绍最后一代梁王巴匝剌瓦尔密。

巴匝剌瓦尔密(?—1382年1月6日)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后裔。封梁王,镇云南。1363年(元朝至正二十三年),四川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3万攻打云南中庆路,梁王巴匝剌瓦尔密逃奔楚雄,元朝大理总管段功出兵援助梁王,和明玉珍大战于吕阁关,保住云南不失。后来段功夜袭古田寺,用火攻将明玉珍击退,并在七星关击溃明玉珍的兵马,最终收复中庆路、夺回昆明。战后,梁王拜段功为云南省平章政事,同时将女儿阿盖公主嫁给段功。但在1365年时,梁王又怀疑段功有并吞云南全境的野心,因而要女儿阿盖公主将段功毒杀,但是阿盖公主不忍反将一切告知段功。但段功仍被梁王派人刺杀,阿盖公主也殉情自杀。后人就在西寺塔旁建祠纪念阿盖公主与段功,称为阿姑祠。1368年9月14日元惠宗妥欢帖睦尔退出大都后,梁王仍坚守云南,奉北方的元朝为正朔,而且每年遣使去漠北觐见北元皇帝,执臣节如故。

元末,中原故地的元朝已被朱元璋消灭,明军集结大军准备进攻云南。因云南险僻,明太祖不欲用兵,数次派人劝降。当时,西南地区的割据政权有两个,一个是明玉珍建立的大夏政权,主要地盘是四川地区。另一个就是梁王政权,梁王割据云南地区,继续效忠于败退草原的北元政权。明朝建立的初期,主要的精力是对付北元政权。因为北元政权一直不甘心失败,组织了一系列的反扑。在定西大战、岭北大战之后,北元政权基本上丧失了大规模进攻的能力,最多就是袭扰明朝的北方边境。在北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明朝开始逐步平定西南地区。1381年,朱元璋开始对云南地区动手。这次的统帅是新崛起的傅友德,傅友德是继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之后,新崛起的大将之一。至于沐英,则是傅友德的副手。傅友德统帅的军队总数超过30万,因为云南地区还有10多万北元军队,梁王的态度非常坚决。明朝军队进入云南之后,曲靖大战的规模是最大的。曲靖是云南的咽喉所在,梁王集结了10余万军队在曲靖白石江区,准备与明朝军队决战。傅友德一方面牵制北元军队,另一方面派遣沐英从侧后偷袭北元军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石江战役”。最终,北元军队一败涂地,2万多官兵被俘,伤亡更是不计其数。在曲靖白石江大战之后,梁王已经无力阻止明朝军队继续推进。随后,明朝军队占领了昆明、大理等重要城市。明朝平定了云南地区之后,由于这一地区环境复杂,而且北元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必须留下大将镇守。朱元璋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沐英留在云南。在此之后,沐英的家族世世代代为明朝镇守西南地区。

为与明军对峙,第六代梁王巴匝剌瓦尔密退至滇中腹地,熏陶了中原气息的他看中罗藏山(今呈贡梁王山)地势险要,视野开阔,草肥林密,易守难攻,在主峰北侧较平缓的山地修建了行宫衙门、梁王金殿,开辟大小军事教场,驻屯练兵。又在主峰的北侧下植园种菜,修建跑马场、花园、凉亭、寺院等设施,并将一部分马匹放养在山上,筑池饮马。现今的菜花坪村、饮马池村由此得名。1382年1月6日,巴匝剌瓦尔密逃离昆明城,他逃至晋宁州(今晋宁区晋城镇)忽纳寨(今晋宁梁王山),焚毁了他的龙衣(梁王的王袍),把他的妻子赶入滇池赴死,他自己也和大臣左丞达的、右丞驴儿等夜入草舍,都自杀身亡。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晋宁县志》载:该村原名忽纳寨,明军入滇后,元宗室巴匝剌瓦尔密战败逃此,率众在村西光长山投滇池死。后人为纪念此事,改忽纳寨山为梁王山(即今晋宁梁王山),村亦因山得名。

关于梁王的后裔,傅有德将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的残留家属共计318人派人送至南京,朱元璋下诏赐钞450锭,这点钱给得好像不多,故元宗室威顺王之子伯伯则赐给10匹马、1件上等衣服。没过多久,就把他们跨海迁往耽罗国(今韩国济州岛)安置。后陆续返回中国境内改姓隐居起来。中国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就是梁王后代,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代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