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眺望

浦口眺望

山居宛卧龙,海近乃曰浦。

一句诗,行走至今,依然痕迹清晰,就像垂恩寺的石碑,镌刻着历史文脉的记忆,经历数百年风风雨雨,许多故事还在昨天演绎和继续。一个叫作朱侯源的少年,一路走来,甚至走在更为久远的时光里,跟繁衍生息的先辈们一样,跟曾经居住在乌龙浦的渔民一样,跟今天的我一样,站在滇池东岸,就那样痴痴傻傻地眺望滇池,感念故土乡情;抑或浪遏飞舟,祈祷风调雨顺,打捞着祖祖辈辈的幸福万年长。

当年迈的朱侯源站在老村东头的河道边上,一段安安静静的时光仿佛又东流至此回,物换星移的流光碎影间,还是从前那个热闹繁华的渔村,就那样清清甜甜地在眼前展现。据说几十年前,乌龙周边的村民喜欢乘坐一种十多米长、两三米宽的小船,从西山脚下抑或古滇码头晃晃悠悠抵达乌龙渔村售卖各种家用食货,然后顺便购买一些乌龙鱼回去。当初的乌龙孩子,已然在岁月的磨砺中沧桑,只是每当回顾往事,原本浑浊的眼睛也会泛开童年的色彩。在那些个泛舟滇湖、渔货交易的年代,他们也会随年轻的父母乘船去昆明周边贩卖一些琐碎的民生日常用品和食材:有时候是一篓子腌鱼,有时候是几坛咸菜,有时候是五光十色的刺绣,有时候是自家制作的豌豆粉和豆腐。如果遇到天色太晚,就近找一家旅舍投宿,次日可以接着售卖,直到货物卖完才心满意足归家。

秋声晚来急,叶舟独自横。

站在浦口,一个眺望成就了一幅乌龙渔村的“清明上河图”。岸上湖上,客似云来,渔船如织,炊烟袅袅,吆喝叫卖,车水马龙,摩肩接踵,邂逅甚欢。活蹦乱跳的渔村光景,复苏一部历史、一种文化、一抔来自滇水的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