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逸花谷美
留住乡愁从来不只是一个虚幻的词、一个缥缈的梦,而是具体的有款、有型、有味道、有声音、有色彩的存在。
除了被广大市民追捧成网红打卡地的万溪冲村,其实还有同万溪冲紧邻的郎家营、缪家营、段家营都是呈贡宝珠梨的主产区。近年来这些社区紧跟产业调整、乡村振兴的脚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显神通。为了村民的再就业、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为给呈贡人留下一个能盛放乡愁的港湾,2014年1月,缪家营社区将国家征用余下的三千亩土地收归集体,再将土地流转给社区的集体公司经营开发,利用山丘、古树、坡地、沟谷、采石场旧坑等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云南果逸花谷·宝珠梨文化农业旅游区”项目建设。
三年前,果逸花谷完成一期项目建设投入运营,用成片成林的宝珠梨古树群、朴质厚重的高原特色红土地、生态多姿的蔬菜瓜果、冒着五谷香味的犁耙家私水缸瓦罐、就地取材现做现尝的梨醋、梨膏、梨脯以及手工作坊精心制作的卤腐、豆豉、茄子鲊等地方美食,开门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一脚踏进花谷,嗅到的是这里的乡土味道与现代元素水乳交融的气息,同时,目之所及的地方一眼就能捕捉到美丽花谷的灵魂所在。
必须承认,正是依托赫赫有名的呈贡宝珠梨古树群落这个最具地理标志文化内涵的生命实体,果逸花谷才有了砥柱和灵魂。不信你看:
跷跷板游乐场几十个卡通造型的座椅靠背是宝珠梨硕大的果实。
可容纳上千人同时进餐的餐饮区桌椅板凳之上的一把把天然绿伞是百年以上的宝珠梨古树。
餐厅里用于隔离包房的材料是长满眼睛和各种天然纹路的宝珠梨树枝条。
在果园牧场,用铁丝笼隔成的装满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小房子里,生长着活泼的小兔子、温顺的小山羊和顽皮的小猪仔等动物,一看就知道这是孩子们的乐园。牧场的近旁,一排饱经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的百年宝珠梨树,正摇曳着绿光油亮的心形叶子,欣赏着眼前的童趣。
走近有机种植园,每个季节都会有相应的当季蔬菜,薄荷、香菜、胡萝卜、茄子、辣椒、大白菜,葱葱茏茏地守在你必经的路旁,展示它们特有的姿态和颜色,让你常常忍不住想去摘上一把,现场凉拌或清炒来解馋。它们的上方,敦厚安静的百年老梨树不动声色,从树的手掌与手掌之间漏下些阳光,和这些相对弱小的生命一起分享、共同茂盛。
在古梨树年轮公社,有世界上最幸福的宝珠梨树。尽管它们历经几百年时光的风吹雨打,有的树心已空,只留周围的树皮紧紧箍在一起像只天成的木桶一样举着依然果实累累的枝叶;有的弓腰驼背,粗糙不堪的外皮仿佛一碰就会全身脱落,却还坚持稳稳当当地站在苍穹之下举着皮色青翠的梨娃娃;有的高大伟岸绿荫嚣张,从主干的一米多处开始分杈,仿佛是专门为了给人和动物们搭建一个游乐场,枝杈分布均匀,朝四周横斜着散开躺着,人和动物们坐在上面,完全可以举办一场热闹的果园音乐会。这些老梨树是这方土地上,从遥远的屯垦时代,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站起来,再到改革开放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历史见证,也是男耕女织、猪鸡鹅鸭、袅袅炊烟的温暖记录。整个梨园铺着一层翡翠一般纯绿、发肤一样柔软的小草,让人对它们的赏识、赞美、抚摸、依靠或是拥抱随时随地可以心想事成。这是缪家营的乡亲们精心打造的结果,让游客走进花谷就产生了暖暖的归属感。老梨树的旁边,或许和它们一样年纪的石磨、石水缸、猪食槽等从周边村子收集过来的老物件,被结实的木头架子稳稳端着,或是静卧在草坪上,伴着这些外表苍苍内里青春正在努力制造甜蜜果实的树,一起回望过去,一起诉说当下。让人踏入这里就会感到,岁月静好,不仅仅游移在期待和传说中。
还有一个特别令人欣喜的标志,在年轮公社的入口处,一间展示呈贡本地土特产的房子的门头上立着“龙山花坞”四个醒目的大字,猛然醒悟原来是当年“龙山花坞”赏花核心区的“双鹿亭”被挪移到了这个花谷里,难怪精心雕琢得似人间仙境一般,却又是古朴的老感觉和浓浓的烟火味,是祖辈们磨破了千万双手的茧花、千万双麻布底的鞋子,都一直在劳苦躬耕想要达到的样子呀!今天,被还原复制出来,且增添了新生活的诸多元素,既回味乡愁,又坐拥当下。是千年宝珠梨园这座人人向往的花果山,为昆明人储存了太多太多浓稠隽永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