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类型电影》简介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类型电影》这本书是由.龚金平著创作的,《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类型电影》共有46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中国类型电影勃兴的土壤 一、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的困境及体制改革 二、电影的商品性和娱乐功能凸显 三、电影创作中类型意识的强化 四、娱乐...
2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中国类型电影勃兴的土壤
...
3
一、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的困境及体制改革
“文革”结束后,中国电影创作进入复苏期。虽然1977年至1978年中国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处于徘徊状态,但由于有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发...
4
二、电影的商品性和娱乐功能凸显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观众的大量流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1980年电影观众人数高达290亿人次,1986年则下降了40亿人次,1987年又以平均每月3千余万人次的幅度...
5
三、电影创作中类型意识的强化
为了提高娱乐片的创作质量,为了进一步明晰娱乐电影的功能和社会效应以及娱乐片热对全民总体文化建设的正负作用,《当代电影》编辑部于1988年12月1日至7日在京召开...
6
四、娱乐化浪潮中的类型化探索与多元格局的确立
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的电影生产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国家投资、以宣传为宗旨的主旋律影片,这类系列大片当时相当引人注目(如《大决战》系列)。第二类是艺术片...
7
第二章 中国新时期以来体育片研究
中国的《电影艺术词典》这样定义“体育片”:“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往往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较多的紧张、精彩的...
8
一、新时期以来体育片概述
在中国电影史上,体育片的创作虽然谈不上佳作迭出,但也贯穿了整个电影创作的历程。相比之下,我们对体育片的关注就显得远远不够,在电影史的编撰及电影导演综述、电影创作...
9
二、新时期以来体育片的三种形态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以及电视转播手段的日新月异,留给体育片的创作空间似乎越来越窄。因为,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可以做到时效上的同步性、画面上竞技活动和比赛场面的真实性、...
10
三、中美体育片的比较研究
好莱坞有许多优秀的体育片,既有《扬基的骄傲》(1948)、《洛奇》(1976)和《愤怒的公牛》(1980)这类令人难忘的经典影片,又有《奔腾年代》(2003)、...
11
四、中国体育片创作的瓶颈与出路
纵观中国新时期体育片的创作脉络,除了在娱乐化浪潮中所作出的积极或被动的调整与呼应外,从艺术形态上看,还有这样三个趋势隐含其中:线性叙述大大减少,多线交织或并进大...
12
五、中国体育片目录(部分)
◆ 《体育皇后》1934,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孙瑜 ◆ 《两个小足球队》1956,上海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第一部体育故事片),导演刘琼 ◆ 《球场风波》1957,上...
13
第三章 国产喜剧电影研究
近年来,喜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备受瞩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部分影片的票房数据令人艳羡。喜剧电影的投资规模一般都不大,制作周期较短,题材轻松活泼,娱乐性强,观众...
14
一、喜 剧 思 维
近年,国产喜剧电影的艺术手段比较集中于误会、巧合、滑稽、夸张、戏仿、混搭、错位等。这些手段当然会产生“笑”的效果,但过分依赖这些手段产生的只能是表面而生硬的“笑...
15
二、喜 剧 精 神
有学者对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特点进行了这样的概括:1.滑稽戏仿与肆意恶搞;2.虚化背景,消费历史符码;3.过度依赖夸张癫狂表演;4.解构力量和社会批评功能的缺失...
16
三、关于国产喜剧电影的再思考
当前国产喜剧电影虽然数量不少,但其样式却较为单一,有学者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古装喜剧,以《武林外传》《十全九美》为代表,此类样式的影片占了喜剧电影的绝大多数...
17
第四章 国产灾难片研究
也许是与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和现实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中国的科幻片、灾难片一向不发达,两种类型的影片都缺少标志性的作品。相比之下,中国的灾难片在数量和影响上...
18
一、灾难片的观影愉悦
“灾难片,以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为题材的故事片,其特点是表现人处于极为异常状态下的恐慌心理,以及灾难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并通过特技摄影造成感官刺激和震惊效果。”[1]...
19
二、对中国灾难片的反思
中国最早的灾难片当属1957年著名影人石挥(署名俞涛)借鉴英国影片《冰海沉船》拍摄的《雾海夜航》,它讲述一艘客轮在外海触礁遇险后,船上的人在一名海军政委的领导下...
20
三、对中国灾难片的重构
灾难片不仅是类型片的一种,而且从功能上说属于娱乐片的范畴。当前,中国按照“主旋律片”的模式来创作灾难片,希望实现政治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圆融,注定两难全。只有正...
21
第五章 国产惊悚片的叙事困境与突围策略
...
22
一、“惊悚片”辨析
在中国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1986)中,只有“惊险片”“恐怖片”的条目,却没有“惊悚片”。考虑到词典的编撰者都是资深的电影研究者或从业人员,这只能解释为编撰...
23
二、“设疑—释疑(揭秘)”的叙事模式及突围策略
由于惊悚片必须营造一种惊悚、灵异,甚至恐怖的氛围,人物也必须遭遇各种令人心惊的场景,产生各种诡异的幻觉,而且影片还必须为这一切反常现象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
24
三、如何改变人物的被动以及观众对人物的冷漠
按照一般的编剧思路,一部影片的叙事重心是人物如何克服障碍实现(或未实现)动机的过程。在这个叙事过程中,观众只有清晰地理解人物的行动目的和内心需求,才会有移情之感...
25
四、如何避免让情节与氛围淹没了主题
任何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意识到“主题”的统领作用,“主题”对于观众的感染与净化作用。“主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影片的灵魂与核心,但这个“主题”必须是在“情节和场景...
26
五、国产惊悚片未来展望
从当前国产惊悚片的市场表现来看,整体而言可以用“票房不俗,反响平平;数量不少,质量不高”来形容(2010年是国产惊悚片表现最好的一年,平均单片票房达2 024万...
27
第六章 21世纪以来中国爱情电影研究
爱情综合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的生命力和人性的体现,它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历史、文化、政治、伦理、人性等方面的内涵。因此,考察爱情形态或爱情伦理,绝不会仅...
28
一、“爱情片”定义
“爱情”和“死亡”是一切艺术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如果说“死亡”天然伴随着痛苦与悲戚,“爱情”则因其浪漫、美好、甜蜜、温馨而令人遐想和期待,当然也因其残酷、悲伤、绝...
29
二、中国爱情片历史梳理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由于编剧大都来自鸳鸯蝴蝶派文人,银幕上也充斥着各种苦情、悲情、伤感的爱情戏码。在这些“才子佳人”型的爱情故事中,男女双方固然爱到...
30
三、21世纪以来中国爱情电影的变化
21世纪以来,华语爱情电影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这种变化,既是制作环境、制作体制的变化所致,也涉及创作观念的转变,更是受到特定时代思潮的影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