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 语

六、结 语

也许,爱情片天然具有商业诉求,但这种商业诉求的表达不能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去实现,而是仍然要立足于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些具有现实感和真实性的人物,然后再来编织一个对观众具有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观众在爱情片中并非全然是寻求一种梦幻般的观影体验,他们也希望能在影片中找到对于爱情的新观念、新理解、新模式。因为,爱情可能是一对男女之间的情感历程,但不同的男女,不同的历史时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将会使这个爱情过程呈现出独特多样的形态。在这些爱情形态中,观众除了满足“好奇心”,更希望找到触动点和共鸣点,甚至得到新启示和新认识。只有怀抱着这种态度和目标去创作爱情片,才能真正地立足现实,立足人性真实,让观众在感人的剧情中浑然忘我但又不期然间“顿入人间”。

爱情片的追求不是离奇、煽情、极端,而应该是对观众集体意识和内心欲望的某种契合与呼应。纵观2013年的华语爱情片,虽然也不乏在这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例子,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阿嬷的梦中情人》等,但大多数爱情片都停留在对社会现象的浅层关注上。而另一部分爱情片,虽然题材立足于现实,却也最终止步于现象,至多有对这些社会现象浮光掠影的扫描,根本谈不上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思考或者具有洞察力的反思。因此,这些电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对于现代人“焦虑与渴望”的深度契合。

【注释】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5.

[2]丁璇.论21世纪国产都市爱情片的新特点和新趋势[D].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11.

[3]黄献文.论夏衍的电影创作[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

[4]王好为.谈谈罗弦[J].电影故事,1982,5.

[5]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