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人物的被动以及观众对人物的冷漠

三、如何改变人物的被动以及观众对人物的冷漠

按照一般的编剧思路,一部影片的叙事重心是人物如何克服障碍实现(或未实现)动机的过程。在这个叙事过程中,观众只有清晰地理解人物的行动目的和内心需求,才会有移情之感,进而对人物的命运产生持续的关怀。也就是说,这个人物不能是被动的角色,不能是功能性或结构性的符号,而必须是一个立体的、有性格有情感的人,有行动能力的人。

以此作为参照,国产惊悚片的创作者过分迷恋于“情节悬疑”时,已经有一点误入歧途了,在此过程中还要大肆渲染形式惊悚,更是本末倒置。这导致的结果是,国产惊悚片很少下功夫去刻画一个立体生动的人物,而是先在地设定了一个惊悚情境或者惊悚空间,然后让各色人物登场,完成创作者设定的情节发展。换言之,人物在情节中是被裹挟着前进的,他们不是情节的推动者,而是情节的衍生物,是完成情节所需要的一些配件而已。这样,国产惊悚片为观众提供的往往只是一种氛围,却淹没了本应成为影片核心的人物,更无法达成观众对人物的“认同”。

例如,在《笔仙惊魂3》(2014)中,影片为了制造矛盾冲突,设置了这样的情节:小雪是李明哲的女友,李明哲又与海蓝暗通款曲;两年前,艾薇也喜欢李明哲,劝小雪离李明哲远一点。但是,作为“大众情人”的李明哲在影片中除了会打篮球之外,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相貌普通,家境普通,有心脏病,一路探险之旅的表现也乏善可陈,只会惊惶失措。这样,影片的情节逻辑就存在问题,人物设置也不合常理。其次,影片要让张宇深深而无望地暗恋艾薇,并因艾薇的死而组织一次毕业旅行,对众人下手,但是,影片中的艾薇浮夸、爱炫富、强势、娇气、做作,除了外貌尚可之外,基本上没有吸引男人的地方。相反,张宇是生物系的高才生,作为探险队长,成熟稳重,大方得体,体贴善良,从任何一方面讲都没有喜欢艾薇的动机。因此,影片虽然努力使情节足够复杂、曲折,机关不断,迷雾重重,但是,创作者未能意识到,情节的发展需要(有真情实感的)人物来完成,影片强行将一些动机塞给人物,根本不足以使观众信服。

相比之下,韩国导演安兵基在中国拍摄的三部《笔仙》虽有可取之处,但得失的临界点都指向人物塑造的成败。如《笔仙Ⅰ》(2012)在专心吓人和讲好故事方面表现出了些许诚意,娓娓道来了一个单身母亲面对无法把控的生活表现出的惶恐和无助。可惜的是,影片虽然对人物的精神状态有较为细致准确的描摹,但贫弱的故事性和表面化的人物塑造仍然局限了影片的成就。《笔仙Ⅱ》(2013)表现了青春期的友情以及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把人性中的恶与脆弱一网打尽,但遗憾的是影片的情节逻辑仍然单薄,对角色的身份定位、精神状态、心路历程、心理阴影等因素忽略不计,影响了观众对人物疯狂行事的动因与成因的理解。《笔仙Ⅲ》(2014)中,影片逐步揭示媛媛的命运遭际、精神创伤、心路轨迹,给了观众极大的心理震撼。观众跟随媛媛一步步回想起那些早已被她埋藏并极力遗忘的伤痛时刻,并见证媛媛最终摆脱心魔,不仅精神疾病得以治愈,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可见,《笔仙Ⅲ》因主要人物有精神层次,有真实的情感历程,得到了观众一定程度的追捧。

国产惊悚片中的人物动机可笑,逻辑牵强,归根到底是创作者没有真正去了解他所塑造的人物,对人物的人格结构、精神状况、内心需求一无所知。这就影响了一部影片的观影效果,没有在观众与人物之间建立起移情的效果,从而使观众游离于剧情之外,漠然旁观着人物的命运挣扎。

希区柯克曾说:“我避免纯粹虚构的产品。因为重要的是能让观众在人物中找到自己。对我来说,拍摄影片,最首要的而且是先于一切的,是要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并不真实,但永远不应该平庸。最好它是有戏剧性的,有人情味的。”[14]希区柯克所谓的“人情味”,其实就是观众对于人物命运的关切,对于人物选择和行动的认可。希区柯克曾分享他如何将观众牢牢地抓在手中,“我们总是拍摄无辜的人而不是有罪的人不断处于危险状态的题材”[15]。因为,“(受到指控的人却没有犯罪)受诬陷这一题材能使观众获得更大的危机感,他们通过这个人的处境,比通过正在逃跑的罪犯的处境,更容易发挥想象。我总是考虑到观众”[16]。对于国产惊悚片的创作者来说,应该重新审视希区柯克在这个领域的成就以及他所留下的思想启示,在塑造人物时严肃考虑如何让观众对人物投入情感。例如,使平常人陷入异乎寻常的冒险中,从而不仅满足了观众看到秘密的愿望,还有跟一个与己相近的人融合的愿望,这正是观影的三大心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认同。

可见,惊悚片并非氛围至上,人物才是一部影片的根基,人物性格清晰了,动机明确了,情节冲突才能合理地展开,惊悚片的社会文化意义才能凸显。因为,惊悚片对观众焦虑的抚慰,不是来自影片中的“惊悚事件”有理性的解释,也不是因为“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而是观众通过影片人物身上的焦虑与恐惧获得了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进而使心灵(暂时)获得释然与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