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让情节与氛围淹没了主题

四、如何避免让情节与氛围淹没了主题

任何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意识到“主题”的统领作用,“主题”对于观众的感染与净化作用。“主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影片的灵魂与核心,但这个“主题”必须是在“情节和场景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而不是靠人物讲出来的。也就是说,国产惊悚片除了要营造惊悚的悬念氛围和场景氛围之外,还要为观众提供“返身观照”“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机会,通过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烛照人类普遍的失常、贪婪、自私、缺憾,当然也提供令人感动的完满、幸福。

希区柯克虽然一度被认为是商业片导演,但他其实非常重视影片的“思想”,“我应该非常小心在意,避免缺乏思想……眼下,我竭力改变我的创作的重大弱点,就是在悬念之中人物太单薄”[17]。“电影是最接近短篇小说,其一般规则是保持一个思想,就在情节到达戏剧性的最高潮时,也就完成了思想的表达了”[18]。后人在评价希区柯克的电影时也认为,“如果我们无法在一件艺术品的躯体内找到它的‘灵魂’,那个让它具有意义、鲜活起来的灵魂,那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件值得探讨的艺术品”[19]

希区柯克的电影大都具有深刻和普遍的意义。而且,这些意义不仅被“内容”表达了,也被它的形式和风格表现了。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很少卖弄悬念的惊悚以及揭秘的震撼,而是致力于展示他对人类心理世界的深刻体会:现代社会是荒谬的;人是非常脆弱的,常常经受不住诱惑的考验;那些漂浮在影片中的悬念,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焦虑,是对人内心世界愈来愈孤独、焦虑和不安的表达。这再次说明,惊悚片中有没有鬼并不重要,关键是影片能不能通过故事本身的悬疑、视觉观感的惊悚、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带领观众完成心理体验的惊悚,进而追求一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可以说,世界电影史上著名的惊悚片,都首先是有思想的影片,然后才是惊悚片。如奥斯卡最佳影片获得者《沉默的羔羊》(1991),就通过克拉丽斯以及野牛比尔的“精神创伤”,让观众看到了现代社会普遍性的童年阴影、社会压抑、精神扭曲等病症,并通过克拉丽斯和野牛比尔见证了不同的自我疗救方向:以积极的行动寻求自我治愈,或者以扭曲的方式寻求自我满足。

再看国产惊悚片,如果在惊悚氛围中无法凸显出任何有意义的主题,并用艺术的方法表达这个主题,影片一定是徒有其表,败絮其中的。如《月色狰狞》(2012),影片选择中国20世纪40年代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客栈为背景,全片都用暗调画面,试图营造一种神秘与危险的氛围,但是,影片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没有塑造出任何一个性格分明、内心丰富、行为动机真实的人物,这导致观众在观赏影片时缺乏情感认同和投入,也无法在惊悚碎片中结构或者拼凑出任何层面的意义体系。反之,《青魇》(2012)成功的地方不仅在于剧情的悬疑和结构的精巧,以及真相的残酷,更在于它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现代人如何被童年阴影所缠绕,如何被嫉妒、贪婪、疯狂所支配,以及如何被孤独和绝望所左右,并通过开放式的结局提出一个两难的伦理命题:如果你看见至亲做了一件错得不能再错的事,你会选择伤害至亲,公布真相,还是维护至亲,却泯灭良知呢?

在一部惊悚片中,观众希望体验到惊悚气氛所带来的情绪宣泄,接受悬疑情节所提供的智力挑战,在极端情境下观照人物内心深处的扭曲、异化、成长,并得到思想与情感的浸染或启发。这四点,不仅是一部惊悚片最主要的观影愉悦,也是观众评判一部惊悚片是否成功的基本依据。从近年上映的国产惊悚片来看,我们发现,能揭示现代人心理状态并能让观众返身质询者为上品,那些为了“惊悚”而虚设背景与情节,塑造一些没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者为下品。也就是说,国产惊悚片必须具有“现代意义”,不仅能够观照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烛照现代人的人性复杂或者心理阴暗、性格扭曲,对后现代空间交往和信任的质疑,更能通过影片中人物的命运轨迹与心理历程使观众洞察自我内心深处的压抑、焦灼,并因此完成自我审视、反思,甚至自我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