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葡萄牙建筑历史分期及特征研究
葡萄牙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卢萨坎的墓穴和墙壁装饰表明已经存在早期葡萄牙建筑形式,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葡萄牙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摩尔人、罗马人和哥特人的影响。
在14世纪,随着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葡萄牙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16世纪和17世纪是葡萄牙建筑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通常被称为“巴洛克式”,其代表建筑有马夫拉塔宫(Palácio de Mafra)、圣罗克·依纳爵教堂(Igreja de São Roque)等。18世纪,法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流行,葡萄牙的建筑风格开始向古典主义方向转变,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建筑是位于里斯本的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e Arte Antiga)。19世纪,葡萄牙受到哥特式建筑的启发,开始对本国的部分著名建筑实施“曼努埃尔式”修复,其中包括贝伦塔(Torre de Belém)和里斯本大教堂(Sé de Lisboa)。20世纪,葡萄牙现代主义建筑迅速发展,葡萄牙现代主义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维埃拉(Álvaro Siza Vieira)和爱德华多·若斯·阿马戈(Eduardo Souto de Moura)在该领域的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若泽·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José Manuel Fernández)在《葡萄牙建筑》一书中就对葡萄牙建筑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豪尔赫·加斯帕(Jorge Gaspar)在其《中世纪的葡萄牙城市:物质结构和功能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文中也对中世纪葡萄牙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演变进行了说明。而在研究葡萄牙建筑发展方面,新里斯本大学历史研究中心(O Centro de Estudos Historicos,Universidade Nova de Lisboa)、里斯本大学地理研究中心(O Centro de Estudos Geograficos,Universidade de Lisboa)等机构也为葡萄牙建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支持,其中桑杰伊·苏拉马尼亚姆(Sanjay Subrahmanyam)的《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贝坦古(Francisco Bethencourt)的《葡萄牙海洋扩张1400—1800》等研究成果备受关注。[9]
此外,葡萄牙建筑风格的形成还深受国家认同意识和包容性特点的影响。爱德华多·洛伦佐(Eduardo Lourenco)[10]在《欧洲和我们,或两者的原因》中强调,葡萄牙人对于自我身份和国家的认同感达到了高度执着,这对于建筑文化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曼努埃尔·里奥·卡尔瓦略(Manuel Pedro do Rio Carvalho)在其《对新艺术的理解初探》一文中也强调了葡萄牙建筑的包容性特点,葡萄牙人试图让不同外来潮流能够融入他们已知且受到控制的框架中,既保守又想革新。[11]这一观点也正好印证了若泽·奥古斯托·弗朗斯(José Augusto France)[12]和若泽·达·席尔瓦·佩斯(José da Silva Pais)的看法,弗朗斯在《庞巴尔的里斯本与启蒙主义》中指出,葡萄牙建筑的传统主义一直是其建筑根本特点,而佩斯则一直强调葡萄牙人具有极强的改造适应能力,他们可以将外部引入的风格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因此,可以说葡萄牙建筑风格的形成是深受国家认同意识和包容性特点的影响。
总的来说,葡萄牙建筑风格历史悠久,融合了国外传入模式和本土加工的特点,而上述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葡萄牙建筑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提高我国对葡萄牙建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