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英国“复兴主义”的影响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葡萄牙面临着内战困境、王室流亡的政治现实,这些现实加深了葡萄牙对英国援助的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使得两国之间交流频繁,也推动了英国遗产保护思想在葡萄牙的传播。此时,英国正经历一场浪漫主义运动,其代表人物奥古斯塔斯·韦尔比·诺斯莫尔·普金(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1]视哥特风建筑为民族象征,并呼吁对其进行保护。这种思想的跨国传播一方面使哥特风建筑在葡萄牙得到了流行,另一方面也启发了葡萄牙寻找自己的民族风格。
葡萄牙诗人若泽·德·阿尔梅达·加雷特(João de Almeida Garrett)[2]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给葡萄牙带来了新的艺术和文化气息。1821年,由于政见不合加雷特被迫流亡英国,在流亡期间,他受到当时哥特复兴及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写下了《卡蒙斯》和《布兰卡》两本诗集,这些作品流露出葡萄牙此前未曾有过的浪漫主义气息。1823年,加雷特参观达德利城堡(Dudley Castle)(图9)时惊叹于城堡的哥特风格。
图9 达德利城堡
加雷特的作品出版后在葡萄牙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他的诗集《布兰卡》中,他对葡萄牙的萨格里什要塞(Fortaleza de Sagres)(图10)的现状感到惋惜:“它已经变成废墟,除了炮台外,更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广场,而不是一个被重视的要塞。当我们想到从这个港口出发的探险队们开辟了葡萄牙殖民地的第一条道路,为葡萄牙在世界上夺得光辉的时候,每个葡萄牙人都会感到悲痛不已,因为他们无法相信这样的光荣竟来自那里。”同时在《布兰卡》中加雷特也对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写道:“人们好奇地观察着这座要塞的结构:它既没有希腊特色,也不是多里亚式,不是意大利风格,也不是混合风格;它缺乏任何秩序,你感受不到哥特式的庄严和撒克逊式的粗犷。”加雷特利用人物在完全陌生的建筑面前的困惑,巧妙地展示了他对不同建筑风格的理解:古典主义、哥特风格是细致而富有装饰感的,而撒克逊式风格是沉重而粗犷的。他进一步解释道:“撒克逊式建筑与哥特风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形式,哥特建筑的拱券轻盈而尖锐,而撒克逊建筑的拱门则是圆形,沉重且扁平。这两种建筑风格不仅在英国存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有它们的痕迹。”此时加雷特所定义的撒克逊建筑就是现代所说的罗马风建筑。
图10 萨格里什要塞
1826年回到葡萄牙后不久,加雷特便离开并再次来到了英国,一直待到了1831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两部作品:小说《阿多辛达》和诗集《若昂·米尼莫的抒情诗》。尽管1798年在葡萄牙官员华金·德·圣罗莎·维泰尔博(Joaquim de Santa Rosa Viterbo)的著作《葡萄牙用词诠释》中已经有了关于“历史遗迹”的描述[3],但这个概念只在少部分人群中得到了传播,加雷特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若昂·米尼莫的抒情诗》中,加雷特提起了这一概念,并对葡萄牙历史遗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细致评估,还表达了对哥特建筑的偏好(图11)。他声称,他们厌倦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和绘画,开始注意到巴塔利亚修道院的美丽。
作为一位善于创作“哥特风格”诗歌的诗人,加雷特也高度推崇与哥特风格相似的葡萄牙在曼努埃尔时期建造的建筑,并将这些建筑归类为特殊的民族风格作品,如里斯本的贝伦塔和修道院,而这种推崇行为也影响了19世纪下半叶葡萄牙的社会大众。在他的影响下,葡萄牙人开始将哥特风格与早期的曼努埃尔式建筑[4]进行融合,包括各种石雕、塔楼和华丽的窗框等元素。同时葡萄牙的学者还借鉴了英国复兴主义的形式,创造出属于葡萄牙自己的特征,并将其称为“曼努埃尔”主义,正如哥特式建筑是英国建筑的代表一样,“曼努埃尔”建筑也具有明显的国家特色。
图11 加雷特的画像及作品《卡蒙斯》
英国复兴主义运动在葡萄牙建筑遗产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仅使得葡萄牙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建筑风格,还促使葡萄牙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修复项目中开始选择使用哥特风格的建筑形式,著名的波尔图大教堂(Sé do Porto)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始建于12世纪,是一座罗马风建筑,但立面建成时间较晚,因此也受到了哥特风格的影响,拥有高耸的塔楼和玫瑰花窗。在18世纪,意大利建筑师尼科劳·纳索尼(Nicolau Nasoni)[5]对大教堂的立面进行了改建,融入了一些巴洛克元素,还增建了一个巴洛克大门以取代原来的罗马风大门。19世纪,在复兴主义运动的影响下,波尔图大教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在此期间,大教堂增加了哥特建筑风格并强调尖券门和尖券拱顶的特征,工人们雕刻的精美石雕也成为波尔图大教堂的一大特色。工程还包括加强大教堂的基础、修复损坏的部分以及在大教堂旁边建造一座哥特风格的修道院,修道院沿用至今(图12)。
图12 波尔图大教堂干预前后及修道院
除此之外,英国对葡萄牙建筑遗产的影响还体现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第一,英国材料的传入,如砖、陶瓷等材料从英国进口,被广泛用于历史建筑的修复工程中,尤其是在里斯本、波尔图等历史城市;第二,提升了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在修复工程中要求运用高质量的传统木工和石工工艺,如波尔图的证券交易所宫(Palacio da Bolsa)、里斯本的葡萄牙议会大厦(Mosteiro de S.Bento da Saúde)等许多地标建筑。
总的来说,英国复兴主义对葡萄牙建筑遗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它让葡萄牙找到了自己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还促使葡萄牙的建筑遗产在修复过程中开始倾向于哥特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