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高热量食物的意义
重新理解高热量食物的意义
1896年,美国化学家威尔伯·阿特沃特提出了热量这个概念。他认为,每一种食物都有相应的热量值。同时,一个人每天的脑力活动、体力活动和消化食物的过程,是消耗热量的主要途径。如果摄入和消耗相等的热量,就不会长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如果每日的摄入大于消耗的10%,就会增重1千克,相反就减重1千克。
所以,100多年来,无数的减肥者其实一直在和食物的热量战斗。
很多人热衷于寻找所谓的低热量食物,平时进食也是严格控制热量摄入,但依然长胖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理解的食物的热量不一定是科学和正确的,存在着一些误区。
只要你能够正确认识食物的热量,你就会发现,原来它就是一个本事不大的光杆司令。我们与其天天精确计算摄入的食物热量,不如学些实用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
重新认识食物的热量
●●●
◎ 只计算摄入饮食热量的减肥法很笨拙 ◎
其实,食物热量并不是一个万能的标准,它只计算了食物包含的热量,却没有考虑食物的特性。因为,饮食吸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并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的热量直接相加,以此作为日常饮食的参照标准,单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体能量的摄入,是很不科学的。
有些人认为,喝半瓶可乐或者吃两口冰激凌,其实并不会让你摄入多少热量,和一份水果沙拉的热量差不多,即使你喝下整瓶可乐、吃掉整盒冰激凌,你也可以通过运动把这些热量消耗掉。
这么想似乎没有问题。然而,在这个计算的过程中,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食物会让你的胰岛素迅速升高,影响营养的吸收,改变身体的储能方式;而且,可乐和冰激凌不仅不会带来饱腹感,还会勾起你的馋虫,让你更加饥饿。相反,如果是同样热量的蔬菜、水果、粗粮,不但能让你有饱腹感,还能促进你肠胃的蠕动。
所以,如果你还在吃一些低热量的垃圾食品,就先研究一下这些食物的GI值吧!了解了食物的升糖指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放心地吃,踏实地瘦。
◎ 食物的热量存在时间差 ◎
7块苏打饼干(约30克)的热量是120千卡,如果你早晨8点以前吃,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那么这120千卡的实际热量功效是80千卡。因为早上6点到10点之间,体内新陈代谢比其他时间段快40%,40千卡的热量被身体消耗了,所以吃下去的热量很快就会消耗掉。
如果你要是把这120千卡的饼干留在晚饭后,蜷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那么它的实际热量功效远远超过早晨的80千卡,摄入的热量得不到消耗,很快就会被囤积在腰部和大腿上。
所以说,与其精确计算食物热量,不如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不要太晚吃饭或者吃夜宵,给食物多争取一些消化的时间!
◎ 食物的热量还有正负数值 ◎
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的热量是50千卡,这是步行15分钟才能消耗掉的热量。所以,严格来说,苹果并不算是超低热量食品,可为什么它还被各路营养学家奉为“减肥圣品”呢?这就要涉及一个“负热量值”的问题了。
苹果含有大量的水果纤维,而消化这些纤维又恰恰是最费劲的。所以,当我们吃下1个热量为50千卡的苹果时,身体需要75千卡的热量去消化、吸收它,那它的总能量就是负25千卡。原来,吃东西也可以越吃越瘦,这真的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如果你常常吃那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负热量值食物”,如苹果、西蓝花等,那么减肥的速度将会是原来的2~3倍。
再来聊聊主食。一块白面包的热量并不高,大概是80千卡,而如果你改吃全麦面包,那一片面包所含的热量比白面包稍低,70千卡左右,但由于其丰富的全麦纤维,身体需要消耗90千卡的热量去消化它。结果,全麦面包摇身一变,成了“负热量值食品”。
咱们接着说一说动物脂肪类食物。对于羊肉、鸡蛋黄、奶酪等食物,我们的肠胃对它们的反应是“等等再说”——吃下去了,在胃里暂时储存着,先消化那些容易对付的,最后再来收拾这些“老大难”。但是,在等候的过程中,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随之减慢。如果吃下这些食物后没有进行“负热量值”平衡或者不通过运动消耗的话,那么多出的热量将会化为脂肪储存在身体里。
当然,正热量值食品往往是营养丰富又美味的,吃了之后也不用惊慌失措,你可以用两个方法来补救:第一,去做有氧运动,消耗掉这些热量,并将减慢的新陈代谢速度提升起来;第二,吃一些帮助消化的高纤维食物,如香蕉、红薯、西梅等,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加快新陈代谢速度、消耗热量。不用担心这些助消化食品中的糖分,因为它们本身是“负热量值食品”,但是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也会导致消化不良。
◎ 食物的热量值其实并不精确 ◎
因为品种、成熟度、种植环境、品质等的不同,食物本身就存在着差异,虽然很多应用程序(App)上会提供食物的营养值数据,但你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和应用程序的参考值是不一样的。
食物热量的另一个衡量上的难点在于商业误差(不正规的小食品厂的热量标签误差极大)。每家食品商虽然被强制要求在食品包装上印刷食品营养标签,但这些营养值特别是热量值的精确度到底有多高呢?我认为这不过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障眼法,大概看看就可以了。
下面我详细说一说关于食物热量的差异。
1.人的个体差异,决定每个人对食物热量的消耗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一喝酒马上就醉了,有的人半斤白酒下肚后仍然能谈笑风生。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你想让一种热量指标放在四海皆准,是几乎不可能的。
每个人肚子里数以亿计的肠道菌群比例是截然不同的,这就使得每个人对食物的吸收效率不同。所以偏偏就有肠道消化功能极佳的人,完全不受热量值影响,而有些人却难以代谢高热量食物。
2.同一种食物,不同的烹饪方式将导致其消化方式不同。
低温烹饪甚至生食,是热量值最低的饮食方式,所以我常常建议别人喝蔬果昔,吃沙拉,吃自己制作的发酵泡菜,吃生的原味坚果。
简单的烹饪方式不仅热量低,而且营养也保留得更完整,消化起来也比通过复杂烹饪的食物更容易吸收。
目前,生机饮食是一种颇受健康界推崇的饮食方式。所谓生机饮食,是“不加热直接生食”和“天然有机食物”的简称,也就是生吃有机食物。原理很简单。因为生机食物和加工食品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机食物里含大量的活性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活性益生菌。它们能作用于肠道、生殖系统和口腔,平衡整个身体的微生物圈。这些活性益生菌在低温环境中才能存活,高于42摄氏度就无法存活,毕竟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所以,生食相比熟食,非加工食物相比加工食物,更有助于肠道健康。
3.单一的极低热量饮食减肥法不可取。
有人连续几天只吃苹果、黄瓜,或者只吃魔芋。我称这种自残式饮食法为“断卡饮食”。很明显,这类人就是跟食物热量杠上了。几天过后,体重或许真的轻了,但气色也变得不好,脾气暴躁,最后忍不住暴饮暴食,结果体重反而比之前还重。
我们的身体需要几十种营养成分,否则身体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消耗热量的机能受损,便很难成功减肥。如果你只吃热量值极低的单一食品,营养是不充分的,时间长了,身体一定扛不住,哪有力气减肥呢!所以,单纯地按照热量来选择食物,简直就是自欺欺人。热量值最多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减肥路上选择食物的唯一衡量标准。
●●●
根据体质挑选食物
●●●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营养师们开始弱化热量值这个概念。相比之下,根据体质来选择食物,是更明智的做法。
接下来,我将介绍三种类型的体质,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以便进行有针对性地减肥。
◎ 蛋白质型人 ◎
有些人无肉不欢,食欲很好,喜欢吃油腻重口味食物,如果让他们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结果要么体重增加,要么体重纹丝不动。哪怕他们只吃水果,体重也会增加。对于这类人来说,吃肉不一定就会长胖,吃过多的米、面反而会发胖。因为蛋白质型人更容易将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因此要适量摄入此类食物,同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食物迅速转化为能量储存在身体里面。适量摄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能够让蛋白质型人感到精力充沛、情绪平稳,从而有助于坚持减肥,最终取得不错的效果。
◎ 碳水化合物型人 ◎
有些人的体质适合吃主食,也爱吃甜食,却不容易长胖,但吃肉就容易长胖。这类人如果尝试生酮饮食,多吃肉不吃主食,往往会因为缺碳水化合物产生酮症,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碳水化合物型人更容易缓慢地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而较难消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因此,这类人要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适量摄取碳水化合物以及低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当然,也不要过量摄取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过多的甜食。
◎ 混合型人 ◎
混合型人大致介于蛋白质型人和碳水化合物型人之间,可以说是两者的结合。这类人对大米、面食和肉类都没有强烈的偏好,既不是离不开肉的人,也不是主食爱好者,所以混合型人必须通过均衡饮食来减肥。既要吃蛋白质型食物,也要吃碳水化合物型食物,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这类“负热量值”食物来帮助消化。
当你明确自己的体质后,再选择相应的瘦身方案,今后的减肥大业自然就能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