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糖真能带来健康吗
“健康”的糖真能带来健康吗
我们对于糖的依赖,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根深蒂固。大多数人一生中品尝到的第一种食物是母乳,而母乳的主要成分就是乳糖。虽然亚洲人在离乳之后分解乳糖的能力不太好,但大脑中的乳糖奖励机制仍然存在,导致我们无法抵挡糖的诱惑。这就是我们对糖总有一份矢志不渝的热爱的原因。
●●●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糖
●●●
糖已经成了人类日常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所占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市面上的加工食品,几乎都含有天然糖或人工添加的糖。
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促进健康与发展司司长弗朗西斯科·布兰卡博士说:“从营养角度来说,人类的饮食中并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糖摄入量是每日总能量需求的10%,如果为了改善健康水平,则需要将糖的摄入量降低到每日总能量需求的5%。
每日总能量需求的10%,到底意味着是多少糖呢?
对于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女性来说,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推荐值是1 800千卡,10%就是180千卡,相当于45克糖。45克糖听起来好像不少,但是把这些糖放进食物中,却很不起眼。喝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就相当于喝下了52.5克糖,已经超过了世卫组织的推荐摄入量。如果要求更严格一些,把糖的摄入量限制到每日能量需求的5%,也就是22.5克,半杯奶茶就超标了。
因此,想要长期将每天的糖摄入量控制在摄入总能量的5%以内,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说,我不喝任何含糖饮料,只喝果汁,这应该很健康了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认识那些“健康”的糖
●●●
我们已经了解了糖分摄入过多的危害,但是谈论的大多是经过加工得到的糖类,例如蔗糖家族成员白砂糖、冰糖、黄糖、红糖和黑糖,以及各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等。但是在自然界中,糖类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这就是游离糖。游离糖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蜂蜜、各种糖浆以及果汁中的天然果糖,这些糖往往被我们认为是健康的。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降低糖消费量,以缓解在全球蔓延的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蛀牙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中,对糖的定义不仅指食物中额外添加的白砂糖,还纳入了各种游离糖。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绝大多数果汁饮料中都有大量游离糖,一些添加了蜂蜜的茶饮料中的游离糖含量也相当可观。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游离糖有清醒的认识。
下面我们分类来详细说明。
◎ 蔬果汁 ◎
简单来说,如果果汁的配方是浓缩果汁加水,就等于满满的果糖;如果是非还原浓缩果汁,意思是把果汁进行加热灭菌处理,本质仍然是果糖。相对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使用HPP高压灭菌技术制成的果汁,但这种技术过于昂贵,导致此类果汁价格普遍偏高,而且市面上很少见。
长话短说,健康果汁的优劣排序是:鲜榨蔬菜汁>鲜榨蔬果汁>冷压蔬果汁>高压灭菌蔬果汁>高温瞬时灭菌蔬果汁(非还原浓缩汁)>还原浓缩果汁>果汁饮料。总之,保质期越短越有营养,保质期越长就越接近糖水,除了甜,营养价值并不高。
◎ 蜂蜜 ◎
成熟蜂蜜的含糖量超过75%。如果每天食用两汤勺蜂蜜,摄入的糖就轻松超过18克。天然蜂蜜中虽然含有淀粉酶、蔗糖酶、蛋白酶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但是含量很低,所以千万不要迷信它的保健功效。蜂蜜能对肠道起到润滑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便秘,但它带来的副作用更加明显,那就是长胖。我在前面已经解释过,被吹嘘成健康食品的红糖和黑糖,与白砂糖的性质毫无区别,只是矿物质的含量多了一些。蜂蜜也是如此,含有大量的游离糖。习惯用蜂蜜缓解便秘的小仙女们,不如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效果更好。
◎ 乳酸菌饮品 ◎
在乳酸菌饮料和酸奶的包装上,经常能见到“补充益生菌”的宣传口号。但是它们普遍存在糖分过高的问题,含糖量通常在15%以上。这就意味着,喝下一瓶340毫升装的乳酸菌饮料或酸奶,就会摄入51克糖,远远超过22.5克的糖分推荐摄入量。
◎ 冲剂饮品 ◎
很多代餐奶昔、芝麻糊、核桃粉中都含有大量的玉米糖浆、果葡糖浆和麦芽糖。这类糖浆制品比蔗糖类食品的甜度更高,对血糖的影响更大。因为这类原料成本很低,所以被商家广泛使用。在购买前,大家请一定要看清配方,不要因为看上去不含白砂糖就盲目选择。在欧洲,如果某种食品用大量麦芽糖代替蔗糖,那么外包装上都会注明“不额外添加糖”。这句话其实非常误导人,因为该食品仍然非常甜,而且碳水化合物含量极高,甚至高过普通的蔗糖类零食。
看了这些内容,是不是感觉触目惊心?要想减糖,我们不但要戒掉常见的白砂糖和麦芽糖制品,还要远离游离糖和甜味剂。在减糖初期,我们可以使用香蕉、菠萝、苹果等含糖水果作为糖类代替品,也可以适量食用蜂蜜。虽然这些代替品的含糖量同样不低,但是好在富含膳食纤维,糖的吸收速度相对较慢,能保持身体的激素水平,帮助情绪稳定,不至于令人心生烦躁,在减糖初期就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