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护
2025年09月26日
一、防护
服饰的起源与实用有关。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手与脚的功能开始发生明确分工。当人类学会使用火来取暖,体毛逐渐退化,服饰也应运而生。服饰的出现抵御了寒冷,保护了身体,墨子说:“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墨子·辞过》)
服饰的功能首先是防护,包括御寒、防晒和护体。“服装的产生,还可能是出于猎捕猛兽、应付战争的需要,为避免利爪与矢石的伤害,或出于伪装与威吓,人们向某些有鳞甲与甲壳的动物学习,即所谓‘孚甲自御’办法。”[1]服饰的这种防护功能从古至今都没改变过,比如,古代的鲜卑族和满族的上衣袖口都比较窄,是为了方便骑射;即使是汉人将帅出征时所着戎装也是束袖口,而且前后都有护身铁甲;新疆维吾尔族妇女至今仍有戴面纱的习俗,是为了遮挡风沙。
另外,中国的传统服饰还有象征意义上的防护,比如给婴儿做虎头鞋、虎头帽,认为能除恶魔保平安;端午节时给幼儿缝绣有“五毒”(蝎子、蜈蚣、蛤蟆、蛇、壁虎)图案的肚兜,据说穿上能以毒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