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卞敏.中华民族精神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曹锡仁.“文化”概念辨说[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64-68.

[3]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郭孟良.中国茶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8]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10]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1]兰宇.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J].理论导刊,2007(6):110-116.

[12]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1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14]林坚.文化概念演变及文化学研究历程[J].文化学刊,2007(4):5-16.

[15]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6]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7]王道成.科举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8]王立.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9]王宁.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0]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1]王烨.中国古代礼仪[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

[22]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3.

[23]《文史知识》编辑部.道教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4]《文史知识》编辑部.佛教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5]《文史知识》编辑部.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6]《文史知识》编辑部.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7]向世陵.中国哲学智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9]徐艺霏,徐伟中.传统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服饰影响摭谈[J].科技视界,2013(24):156.

[30]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4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3]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J].服饰导刊,2014(1):81-85.

[34]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5]张永和.打开京剧之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6]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7]赵志强,王冬梅.从古文献看中国古代的佩饰[J].兰台世界,2009(20):64-65.

[38]《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9]《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40]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