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筑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的先人就开始建造简陋的干栏式居所。夏代之前,土木混合的穴居是中国建筑的主要形式,商代宫殿建筑已具雏形。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瓦和木构架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建筑的成熟。魏晋南北朝建有木塔、石窟、寺院等大型建筑。隋唐时代建造了规模宏大、气势雄浑的宫殿建筑群,宋代建造了大量结构复杂的亭台楼阁,元明清宫殿建筑布局整齐、装饰富丽。
建筑的基本属性是其实用性。当建筑独特的语言、符号符合一定的美学原则,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时,建筑就成为一种艺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往往和雕塑、绘画及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庭院式组群与沿中轴线对称布局
庭院式组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主流组织方式。庭院由若干单体建筑和围墙环绕而成,一般是沿南北纵向中轴线均衡对称布局,重要建筑置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置于中轴线左右两侧。这种布局注重时空结构的起、承、转、合,把建筑设计提升到了富有情趣的美学境界。
2.木构架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主,砖、瓦、石为辅,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木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斗拱、椽子、望板等,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常以榫卯方式结合。支撑屋檐的斗拱,承受转角屋顶的角梁,用以通风透光的窗户等构件在满足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同时,也兼具审美装饰的作用。
3.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传统屋顶富有装饰性,符合传统审美原则,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庑殿顶,四面斜坡,一条正脊,四条斜脊,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歇山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一般用于官署。
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一般用于民居。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攒尖顶,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常用于亭、榭、阁、塔等。
4.衬托性附属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是宫殿、寺庙等高等级建筑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最早的衬托性建筑是春秋时期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有阙、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规模巨大、气势雄伟,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宫殿建筑严格遵守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前后则划分为两个功能区,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历代著名的宫殿有秦代的阿房宫、汉代的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等。
位于北京的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的主要建筑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上。前朝部分主要建筑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政令的地方。设计突出三大殿中心地位,而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太和殿建在八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前面是开阔的广场,显得威严雄伟。后寝部分布局比较紧凑,主要建筑有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各自自成院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寺庙建筑
寺庙建筑布局与宫殿建筑相似,但规模要小许多。大多是正面中路设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设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地方。“大雄”即为佛祖释迦牟尼。
佛塔,又名浮屠,是佛教寺院的重要建筑之一。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的地方。隋唐以前,佛塔一般建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隋唐以后,佛殿代替佛塔,而另辟塔院,以供奉佛舍利。
3.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一般利用自然地形,依山而建,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布局一般是陵园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阙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给人肃穆、宁静之感。内设祭享殿堂。另有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等,如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陵墓建筑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4.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指建造在园林和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灵活多变,力图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追求巧夺天工的效果。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之分。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是皇家园林艺术的精华,苏州园林则是私家园林艺术的代表。
5.民居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民居的样式和风格也不尽相同。最有代表性的有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徽派民居、客家土楼和蒙古包等。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汉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合院式木构架砖、石建筑,以单层为主。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四面合围的中间为庭院。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北房是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有时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幽静。以北京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图7.4)。
图7.4 北京四合院
徽派民居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一侧或两侧配以厢房,以高大的围墙形成狭小的庭院或天井。木构架砖、石建筑。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处用青石条、石板等材料。墙体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有防火灾的功能。马头墙高低错落,常见两叠式、三叠式。
窑洞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区。窑洞为洞穴式民居,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民居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下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黄土高原的窑洞一般在靠山坡或沟壑处挖成,多为圆拱形顶,入口处的“窑脸”可以用砖、石砌成,并加以装饰。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保温隔音效果好,但通风采光效果差。
思考题
1.什么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列举几种常见的戏曲程式。
2.中国传统绘画有哪几种常见类型?
3.常见的民间舞蹈有哪些种类?
4.汉字书法各书体有什么特点?5.分别总结各类中国传统艺术门类的基本特征。
推荐阅读材料
1.观看京剧折子戏《二进宫》或京剧全场戏《龙凤呈祥》。
【推荐理由】京剧折子戏《二进宫》以唱功见长,主要行当青衣、老生和花脸均见功力。京剧全场戏《龙凤呈祥》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行均有典型表现。观看舞台戏曲,感受传统戏曲唱腔、音乐、舞美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2.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或当地博物馆。
【推荐理由】故宫博物院是宫廷建筑,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或当地博物馆,感受中国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