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法
(一)汉字书体的历史演变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艺术与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结构特点密切相关。中国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诸体的演变。
商代的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基本要素。如商代武丁时期的《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周代书法的主体是金文,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也称钟鼎文。金文整体风格古朴,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结构严谨,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如武王时的利簋和天亡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秦代书法以李斯《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为最高成就。
汉代书法由篆书变隶书,由隶书再变为章草书、真书、行书。至汉末,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汉字形体趋于方正,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进而发展成为章草、行书。
魏晋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兼备、俱臻完善的时期。王羲之书法章法、结构完美,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的美学典范,其代表作为《兰亭集序》(见彩图)。
南北朝时期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的书法。代表作有《郑文公碑》《敬使君碑》等。南朝书法继承东晋,以智永为代表,其《楷书千字文》用笔遒劲,结构端庄,富有虚实变化。
唐代书法是晋代之后的又一高峰。唐代的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法家。初唐书法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
欧阳询成就以楷书为最。其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人称“欧体”,以《九成宫醴泉铭》(图7.2)为代表。
颜真卿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行草既凝练浑厚,又纵横跌宕。他用笔气势充沛,巧妙自然,并有篆籀气息。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传世作品主要有《麻姑碑》《多宝塔碑》(图7.3)等碑刻。
柳公权书法结体遒劲、严谨,字体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由于他的楷书较颜体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代表作有《平西郡王李晟碑》《玄秘塔碑》等。
图7.2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片,局部)
图7.3 颜真卿《多宝塔碑》(拓片,局部)
宋代书法尚抒情,重意境,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赵佶等。苏轼书法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代表作有《寒食诗》等。黄庭坚楷书画中藏锋,着意变化;草书笔势苍劲,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劲若飞动。
元代书法宗法晋唐,总体倾向崇尚复古。元代代表书法家赵孟,篆、籀、隶、真、行、草均佳,作品有《汲黯传》《洛神赋》等。
明代书法以行楷居多。篆、隶、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以纤巧秀丽为美,以徐渭、董其昌等为代表。徐渭倾向于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点画狼藉,不计工拙。董其昌用笔比较松弛,墨色清淡,布局疏朗。
清代的早期书法延续明代书风,中期由盛转衰,碑学逐渐兴起,晚期则是碑学的中兴。
(二)汉字书法的主要形式
中国书法有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1.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悬针”较多。
2.隶书
字体庄重,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代,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故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楷书
楷书也称正楷、真书、正书,有小楷、大楷之分。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魏晋时期成熟,唐代达到极盛。楷书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把隶书的扁形改为基本上呈正方形。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而言。《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4.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称为“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称为“行草”。
5.草书
草书有章草、小草、大草、狂草之分。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说文解字》说“汉兴有草书”,就是说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知识链接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是最为常用的书法工具,统称文房四宝。
笔,即毛笔,由笔管和笔头组成。笔管由竹、木、瓷、牙、漆、珐琅、玳瑁、骨等材料制成,以竹管最多,其形状多为圆柱形,亦有菱形、锥形等,有图案装饰。笔头多用兽毛、家禽毛甚至人发等制成,以狼毫、羊毫最常见。湖州产的湖笔最为著名,其余有宣州、歙州、新安、黟州和吴县等众多产地。
墨,是在描绘彩陶纹饰所使用的黑色基础上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主要分为石墨、松烟墨和油烟墨等,其中石墨出现较早,汉代以后多以松烟、桐煤制墨。
纸,约出现于西汉。书画艺术所用纸张以安徽宣城所产最佳,其纸韧洁、光亮、白净,不变色,俗称宣纸,有生、熟之分。生宣纸制作中未加矾水,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法。熟宣纸多用于工笔画。
砚,用以研墨的器具。多为石质,亦有陶泥质。其形制多变,主要有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常刻以装饰纹样。名砚有端砚、歙砚。端砚产于今广东省肇庆县羚羊峡,石质精腴细润,呈紫色,亦有夹生黄、赤、翠绿相间的圆状瑕翳。歙砚产于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以深青丝晕多金星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