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崇拜及祭祀
2025年09月26日
二、祖先崇拜及祭祀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在远古时代都经历过生殖崇拜的阶段,中国的祖先崇拜也由此发展而来。西周初年,随着宗法制度的形成,祖先崇拜也被制度化了。在中国古代,不仅帝王要祭祖,官员百姓也要祭祖。先秦时期,天子及诸侯、大夫、士以宗庙来祭祖。根据宗法制度的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所拥有的宗庙的数量和规模不同,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秦统一中国之后,规定只有皇帝可以拥有宗庙,官民不得擅建,宗庙由此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太庙。古代皇宫建筑遵循左宗庙、右社稷的制度,今北京故宫左侧即为明清两代的太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曾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帝王以太庙祭祖,官员百姓祭祀祖先则用宗祠。古代中国人往往聚族而居,一姓一族居住在一起,为敬奉祖先及本族杰出人物,而立宗祠来祭祀。宗法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这样的宗祠曾遍布中国各地,进入现代之后逐渐消失,现在已所剩无几。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宗祠是山西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宗祠,它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裴氏是自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河东地区的名门望族,数百年间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