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青年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2025年11月08日
回首青年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
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梁家河,知青习近平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他是怎么“自找苦吃”的?青年习近平的人生经历中或许就有答案。
1985年冬天,正在厦门大学读书的张宏樑同学因一封信结识了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并经常得到习近平的指导和帮助。
交谈中,习近平跟张宏樑讲了很多自己知青时候的事。其中一个就是大冬天下到粪池里起粪,这是当时农村最苦的活。
天寒地冻,去起粪就得把鞋子脱了,把裤腿挽起来,光着脚跳进去用铁锹一锹一锹往上起,冰碴把腿和脚划出一道道血印子。当时习近平只有十几岁,个子不够高,身体也不够强壮,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尿,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但这个活他干得最多,每次都是第一个主动跳下去抢着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下乡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劳动关是关键的一步。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能吃苦、有知识、点子多的青年习近平,逐渐和乡亲们打成一片。20岁那年,他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时坚守的信念。凭借这种信念,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跨过“五关”,让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他在正定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县里每个村落,扎实细致地了解县情、发现问题、收集民意,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他在厦门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