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粗劣印刷
恼人的粗劣印刷
竹刻、漆器都是中国艺术品中极为重要的门类,可惜与书画瓷器等相比,一直不太被重视。王先生一生都在努力推广和发扬这两种艺术形式,希望被世人认知。
王先生当年将《竹刻》书稿交与出版社,可没想到成书竟如此低劣。王先生为此大为恼火。每出新书,赠与朋友是他的习惯,有时还亲自上门送去。可这本书的印刷实在太差,在这样的书上题跋他都觉得丢人。于是在每本书中夹写一张字条,或可称为书铭,以表心中的愤懑和歉意。
我记得《竹刻》最后一版文稿是他亲自正楷手抄(一般最终的成稿一定是他不怕辛劳亲自手抄),每一个字都写得极其认真漂亮。出版社未将原稿还回,真盼以后可能会重新出现于世间。当你亲眼看到这部书的原稿时,就会知道王先生为此花费了多大的功夫!
我还记得当天的情景。王先生打电话告诉我,《竹刻》的书出来了,让我赶快过去。因为有点儿事耽误,到他那儿时已是夜里。大案子上零零散散地铺满了复印的赠书书铭,他正在一张张填写要赠与人的名字。见我来了,他拿起一张,抑扬顿挫地大声念起书铭:“交稿长达七载,好话说了万千。两脚跑出老茧,双眸真个望穿。竖版改成横版,题辞页页倒颠。纸黯文如蚁阵,墨迷图似雾山。印得这般模样,赠君使我汗颜。”他铁青着脸,越念越生气。念完一抬头,看见我在那笑嘻嘻地听,瞪了我一眼说,“你还笑!”我说,“您念完了也就出了气了吧?”“出什么出,你看看吧。”然后才把书递给我。我一翻也愣了,心一下沉了下来,此书的印制装订实在太不像话了,从版式、用纸到印刷质量,可谓惨不忍睹。出书的过程,我全知道。王先生为此书花了不少工夫,编写费了不少力气,书中的彩图都是孙之长等几位专业摄影师拍摄的,而且有的还都是四寸乘五寸的大尺寸彩色反转片,没想到竟印刷得如此糟糕,有的图就像个大墨团。我一边翻看一边诧异:这本书在美编制作时,我还看过小样,怎么印得跟以前出版社答应的竟如此不同!王先生就此事前前后后,如何如何,给我讲了起来。说着说着,他气又上来了,而且越说火越大,最后随手抄起桌上一支黑笔,拿过一张书铭,在左上角空白处(本应填写受赠人姓名处)又写了两句:“再加两句:不料出版厂社,心中竟自泰然。”然后将其夹在书的扉页,气呼呼地递给我说:“你留着吧。”
《竹刻》,王世襄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原本拍摄得极好的大幅彩色反转片,竟被印制得似一个个大黑墨团,真气煞人。
总之,这本书实在是出版社做得太离谱的一件事。由此我也接受教训,出书一定要全程盯到底,即便如此仍可能有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