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2025年09月26日
致谢
我从没有写过非学术性的书籍,所以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幸好得到了多位朋友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常罡先生,他也研究文物,跟王先生也认识,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帮助我对大部分章节作了修改和润色,对书的结构、标题、名称等都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另外,朱传荣女士、王睿女士、周梅生先生、孙顺林先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在此一并由衷地表示感谢。
著名出版家,董秀玉女士为本书的出版出谋划策,多次披阅校样,让我深怀感激。老搭档德毅为本书做了设计,与以往他帮我做的专业图书和大型彩色画册相比,此次虽是一本小书,但实际仍然花费了许多心血、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所有的图版跟正文都是十分紧密贴切的,能够做到这点十分不易。他曾不辞辛苦地来回奔波,探讨图版的位置,特此表示感谢。同样要感谢的还有为此书绘制插图,帮助整理资料,跑前跑后不辞辛苦的赵石超先生。
孙熙春先生,特为此书精心撰词、设计,并篆刻了多枚印章,以表他对王世襄先生的敬意,这让我特别感动。印章分别置于相应的各篇文章中,供大家欣赏。
另外,三联书店的编辑们,为此书名也是绞尽了脑汁。曾经有过几个书名,尤其是徐国强先生想到的书名“与先生共”,名字中带有许多重要的提示和寓意,其名化自《论语》:“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名字颇有新意,让我特别感谢。但是最后还是选中了我在编写此书时一开始就想到的“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这个名字与全书的文字风格较为呼应,也较平实。
最后对所有帮助过这本书问世的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