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研究内容

3.研究内容

本书旨在围绕代际收入流动性这一核心概念,在对国内外相关经济学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现有公开可得的微观数据,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程度、内在机制和影响进行经济学实证分析,并基于此给出提高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公共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

图1.1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1章为导论,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意义、结构、方法、数据和贡献;第2章为文献综述,对代际流动性的多学科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梳理,是为开篇。

第3章介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基本经济学理论模型,基于此对1988—2005年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基本趋势进行描述,并从城乡、性别、收入阶层、单位性质和地域等多个角度,对不同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比较;第4章指出用单年收入估计代际收入弹性存在误差,在对此测量误差的来源、性质进行详细证明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现有公开微观数据对其进行模拟估计,据此得出更接近真实值的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大小,并把其放在国际视角中进行比较。这两章内容旨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第5章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内在机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微观数据,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的角度对中国代际收入弹性进行分解,并对中国的兄妹收入相关性和养父子收入相关性进行初步估计,以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该章内容旨在寻求“为什么”的答案。

第6章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角度,探寻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效率和公平含义;第7章则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索以公共教育为核心的公共政策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政策建议。这两章内容旨在探索“怎么办”的解答。

最后,第8章对全篇内容进行总结,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