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收入相关性与基因、环境之争
计算在同一个家庭或社区成长的个体相似性(sibling and neighborhood effect)是最早被用来尝试探讨成长环境对个人成就重要性的实证方法,而兄妹收入相关性也是最早被用来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内在机制进行分解的方法。
1.1 最初的研究着眼于计算总体的兄妹和社区收入相关性
其基本思想是,倘若家庭和社区等成长背景对于个人收入有很大影响,那么在同一家庭和社区成长的子代之间,就会较其他随机抽取的人群表现出更大的收入相似性。针对美国数据和运用方差分析法的研究得出,来自同一个家庭可以解释大多数样本收入方差的50%,而来自同一个社区只能解释其中的10%(Solon等1991;Oreoplous,2003;Mazumder,2008)。
然而,兄妹与社区相关性只是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重要性的一个总括性指标(om-nibus measure),兄妹效应代表了所有兄妹之间可以共享的成长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包括父代收入,同时也遗漏了是家庭背景组成部分、而兄妹未共享的内容3。社区效应的确切解释则更难:其中既包含了由于社区制度与文化环境影响所导致的相关性(peer effect),也包含了家长出于对孩子成长影响而进行的“自选择”。因此,它们并不能作为识别代际收入相关性内在机理的有效方法。
1.2 为了更进一步对“基因”和“环境”的重要性进行区分,经济学者们转向了研究各种不同种类的兄妹的收入相关性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借鉴了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对“Nature and Nurture”之争的研究方法:把总体IQ的方差划分为基因、家庭环境和个体因素三个部分,通过对不同兄妹在基因和环境方面共享程度的严格假设4,用现实中不同类型兄妹IQ之间的相关性,倒推出这三个部分在总体方差中所占的确切比例(Herrnstein and Murray,1994)5。
早在1976年,Behrman and Taubman就运用双胞胎数据尝试用这一方法对收入的代际传递进行分析,得出基因、共同成长环境和个体因素分别解释了收入方差的52%,5%和48%。更近期的,Björklund等(2005)采用这一方法和更为复杂的瑞典数据(extraordinary data),对代际收入传递的机制进行了分解。其结论和行为基因学针对IQ和性格的研究结果非常类似:基因遗传对总体收入方差具有重要贡献,即使在作者多种假设的最低值中,基因的贡献也达到了10%(女性)到20%(男性);个体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者,即使对于同卵双胞胎,个体因素也占到了总体收入方差的64%;而家庭和社区等共享因素的影响则很小。
虽然这一结构分解方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达到了完全分解基因、共享环境和个体因素这三大主要代际传承机制的“宏伟(ambitious)目标”,但是对严格主观假设和复杂数据的依赖,大大限制了其结论的现实适用性和可拓展性;尤其是其对于成长环境重要性不大的结论,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Sacerdote,2008)。
所以,经济学研究在借鉴遗传学这一研究思路的同时,结合了经典的经济学计量回归方法,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兄妹和父子代样本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来探讨其对于代际流动性内在机理的含义。例如,Björklund and Chardwick(2002)按照父亲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基因关系和是否共同居住把样本分为6类,分别计算了不同子样本的代际收入弹性。结果表明,就生父母与子代之间的关系而言,代际收入弹性随着居住时间的减少而显著大幅下降:一直与生父共同居住的为0.19,部分时间与生父共同居住的为0.16,一直未与生父共同居住的则不显著且接近0,这表明成长环境等非基因因素有重要作用;同时,养父母与被收养子代之间的收入相关性为0.07—0.13,虽然显著,但是小于生父母与其子代的相关性,从而说明了基因因素也是较为重要的。
1.3 更多的经济学探讨采用了收养者的数据
在领养为随机过程的假设之下6,被收养者与其养父母之间不存在基因联系,故收入相关性可以作为家庭环境对子代成就影响程度的近似。而通过与普通家庭代际收入相关性的比较,则可以进一步对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作出对比分析。
这个方向的实证研究结论目前还并不完全一致。Liu and Zeng (2009)对美国PSID数据的分析未能证明收养者收入对于被收养者成年收入的重要性,而Sacerdote(2002,2007)采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对子代的教育、收入、健康、行为等多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基因和环境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的子代行为和成就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饮酒、吸烟等行为受到更多的成长环境的影响,超重等身体特征受到更多的基因影响,而教育、收入等经济成就则在两者之间。Björklund等(2006,2007)还采用了同时有生父母和养父母信息的微观数据,在回归方程中同时放入了所有父母的收入信息及其交互项,指明基因遗传和成长环境对于子代的收入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而且这两者还有可加性,并会产生显著的互动。
总之,基因与环境对个体成就的影响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古老话题,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都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讨,但是距离这一谜题的完全解开还有很大距离。更为丰富的微观数据的出现可能能为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支持,而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也将为这一问题的明确解答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