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7.A 具体数据(公共政策)

附录7.A 具体数据(公共政策)

附表7.A.1 公共教育支出与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值(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
IIE估计值:来自表4.7的最后一列,中国的数据则来自上文第四章中估计的保守下限。
教育相关数据: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topic/education)。

附表7.A.2 公共教育支出与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值(中国省级,2002年)

续表

数据来源:
IIE估计值:基于CHIPS(2002)各省样本计算所得的IIE估计值。
教育相关数据:中国统计年鉴。

附表7.A.3 公共教育支出与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值(中国省级,2005年)

续表

数据来源:
IIE估值:基于CGSS(2006)各省样本计算所得,部分省份样本量过小,故IIE缺失。教育数据:中国统计年鉴。

注 释:

1 在第一篇分析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中,Becker and Tomes(1979)假设存在完全的金融市场,故没有对公共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该文与对公共教育的研究的另一关键区别在于其没有对父代能够给予子代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进行区别,而统一假设其有相同的形成机制和回报率;Becker and Tomes(1986)则指出,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回报会随子代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提高,是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物质资本的重要特征,这也是本章对公共教育和代际收入流动性分析的关键假设。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本书附录3.B对各个理论模型的梳理。

2 子代的人力资本并非良好抵押品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由于父母代替子代借贷,借款可能被用于父代自己的消费而非对子代的投资;其次,即使全部用于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子代仍可能由于市场运气欠佳、不努力工作等多种原因无法取得高收入。

3 即随父母收入提高而降低的公共教育投资,详见附录3.B对该理论模型的详细介绍。

4 在该文的模型中,以总额税融资的公共教育供给的增加,在所有父母都有严格的投资激励时对代际收入流动性没有影响;在高收入和高教育程度的父母投资激励较弱时会带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上升;在低收入和低教育程度的父母投资激励较弱时会带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下降。

5 图7.1、图7.2、图7.3、图7.4和图7.5的详细数据请参见附表7.A.1。

6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的示意图结果都和国际截面比较的结果一致。限于篇幅不再列出。

7 需要指出的是,CHIPS和CGSS中20世纪80年代生人的总样本都太小,按代际划分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个位数,不具有代表性,故无法对80年代的人进行进一步检验,这是很大的遗憾,因为义务教育普及和高考扩招的影响人群就是80年代生人。

8 相较于针对截面收入差距相关政策的丰富研究(如Benabou,2000等),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政策的探讨还很不完善,基本分散在前述各个方面的文献讨论中。所以,我们直接从我国的公共财政数据出发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前文的相关讨论给出改善建议,而未就文献给出更详细的总结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