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6.A 具体数据(效率与公平)
附表6.A.1 代际收入弹性与基尼系数、人均GDP(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
1.代际收入弹性:来自表4.7的最后一列,基于对现有以国际比较为主旨的相关实证研究的总结得出。
2.基尼系数: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172.htm。
3.GDP:国泰安数据库,http://ww w.gtarsc.com/,1970—2009年均值。
附表6.A.2 中国省级的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值

数据来源:
根据CHIPS和CGSS对应年份的分省数据计算得到,删除了样本量过小的省份,仍按上文方法控制了子代性别和父子代的年龄及其平方。为节省篇幅未列出具体的回归系数表,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来信索取。
附表6.A.3 中国省级的基尼系数和人均GDP

数据来源:
1.基尼系数:根据CHIPS和CGSS对应年份的分省数据,在STATA软件中运用“inequal”命令计算得到,部分省份在个别年份的有效样本量过小,故略。
2.人均GDP:国泰安数据库,http://www.gtarsc.com/,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附表6.A.4 中国省级的代际收入弹性和机会不平等指数

数据来源:
1.代际收入弹性:来自表6.A.2中2005年一列。基于CGSS(2006)的分省数据计算得出。
2.机会不平等指数:引自潘春阳(2011),Opportunity Inequ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vidence from China,工作论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注 释:
1 此外,不少社会学家还尝试从经济发展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这个角度来分析两者的关系,如Breen(1997)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Goldthorpe(1985)则指出虽然从工业化的过程来看,经济增长和流动性的提高共存,但是要判断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十分困难。
2 原文为“The presence of social barriers for mobility brings about economic impediments as well”。
3 本书第7章将对教育和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更详细说明,而基本结论和此处有一定一致性,即高等教育的过度扩张可能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改善。
4 具体数据请参见附表6.A.1。
5 累退性指政府对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占父代税后收入的比例,随着父代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详细模型设定请参见附录3.B。
6 这些模型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和截面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具体探讨请参见本书附录3.B。
7 严格来说,此文模型中的代际流动性主要指职业的代际流动性,但其结论可以扩展到代际收入流动性。
8 原文为“Wage Compression.”“It refers to wage differ less than individual productivity”,即由于最低工资、集体议价、劳工保护、搜寻摩擦和其他进入障碍导致的工资与劳动力效率的偏离。
9 具体数据请参见表6.A.1。
10 具体数据请参见表6.A.4。
11 Peragine(1999)对机会平等的其他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回顾,近期的相关研究可以参见Roemer(2004)和Lefranc,Pistolesi和Trannoy(2009),Checchi和Peragine(20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