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门差异
2025年10月25日
3.部门差异
改革开放之后,从1981年开始实施的价格双轨制起,市场化改革使得高度统一的全民所有制逐渐改变,非国有部门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然而,增量改革在为体制外部门提供生存空间的同时,并未完全打破核心体制内部门的利益。特别是近年以来,要素市场和体制改革的滞后,更使得体制内和体制外部门形成了鲜明划分,使这两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可能存在差异。图3.7证明了这一结果。
1988年时,体制内部门和体制外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惊人地一致,而在1995年之后出现了很大差异。虽然整体时间趋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但是体制内部门的代际收入弹性远高于非体制内部门,显示父亲在体制内部门工作的家庭,其子代受到父代收入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体制内部门工作的父代,往往更容易通过裙带关系等对子代收入产生影响。已有研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结论,如杨瑞龙(2010)发现父亲的党员身份在其离职前对子代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而证明政治资源在我国代际收入传递中的重要作用,而政治资源往往在体制内部门有更大的影响。

图3.7 中国代际收入弹性的群体比较(部门差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