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收入流动性与经济效率:实证检验

2.代际收入流动性与经济效率:实证检验

2.1 国际比较

可以看出,上述对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经济效率意义的理论阐释都存在一定的前提假设,而这些前提主要依赖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内在机制,尤其是能力的分布和生物遗传是较为随机的,而前文第5章的分析已经表明,这一谜题的完全解开可能还需要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代际收入流动性本身的测算就需要异常完善的微观数据,而进一步把其和经济增长数据结合起来,满足条件的数据就更少,从而使得确切的计量分析非常困难。本部分结合现有针对各国的代际收入弹性估值,以及通过计算CHIPS和CGSS中分省的代际收入弹性,运用国际截面和中国省级混合截面数据,对代际收入流动性与经济效率(用人均GDP衡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统计计量分析。

图6.1汇报了采用国际截面数据所绘制的散点图。可以看出,IIE估值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流动性和人均产出正相关。

图6.1 代际收入弹性与人均GDP(国际比较)4

进一步采用计量回归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检验,表6.1汇报了结果,显示,IIE对人均GDP有显著负作用。虽然这一结果不能从代际收入流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解释,但至少证明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与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伴的,因果关系的确切识别将是未来很有挑战、也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表6.1 代际收入弹性与基尼系数、人均GDP(国际比较)

注:具体数据请参见表6.A.1。

2.2 中国省级混合截面数据

进一步的,我们用中国的省级混合截面数据进行与上述国际比较中类似的计量回归(表6.2),结果显示,虽然系数不显著,但是方向和国际比较的表6.1一致,也证明了高的代际收入弹性和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伴。

表6.2 代际收入弹性与基尼系数、人均GDP(中国省级)

注:具体数据请参见表6.A.2和表6.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