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护 理
精神分裂症为一个慢性过程,复发率高,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精神衰退。症状好转后,仍要长期服药和定期到医院复查。因此,家属应做好长期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人加以护理。
(一)与病人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
与精神分裂症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病人由于受症状支配,可能会做出许多令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甚至有失伦理道德的行为。人们应该理解这是病态所致,要正确对待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主动接触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感受到安全、温暖。对于病人的多疑、情绪不稳、退缩等现象,应首先接纳为症状的一部分,循序渐进地引导,促进改善。严厉的指责和强行限制只会增加病人的恐惧、不安。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采用鼓励或赞许的方法,正向激励病人。
(二)保证均衡营养的供给
精神分裂症病人可因幻觉、妄想、木僵、违拗等症状支配而拒绝进食,对病人必须加强饮食护理,保证均衡营养的供给。当发现病人拒绝进食或进食量少时,首先应了解拒绝进食和进食量少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三)重视病人的安全问题
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受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而发生自伤、伤人等暴力行为。如不及时发现和加以防范,势必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安全护理极为重要。对病人应主动关心、耐心接触,了解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和原因,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应将病人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病人症状严重时,单独外出应有人陪伴。掌握病人出现攻击行为时的前驱症状,如:频繁踱步、言语挑衅、双拳紧握、急躁不安时,不要激惹病人,保持安全距离,并组织足够人力控制病人,从而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一旦病人发生冲动行为时,一定沉着、冷静,不要从正面强行制止,应在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共同从侧面或后面保护病人,既保证病人的安全,又要注意自我保护。
(四)保证病人的药物治疗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且维持量服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病人需要终生服药。而抗精神病药又有其副作用的一面,会使病人感到不舒适。病人常因此而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因此,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是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用药初期嘱咐病人起床或体位突然改变时,动作宜缓慢,以防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头晕或跌倒。尤其夜间起床上厕所,需有人在旁陪伴。
注意密切观察病人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若病人出现药物过敏或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更换或调整药物。例如:病人服药后出现嗜睡现象,影响正常生活,宜与医生讨论调整药量,并将高剂量药物于晚睡前服用。若出现皮肤对光过敏现象,则需让病人避免直接曝晒在阳光下,外出打伞、戴草帽等。
若病人服药后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急性肌张力障碍、眼球向上凝视(动眼危象)、扭转痉挛时,应在安慰病人的同时,立即送往专科医院治疗。
注意帮助病人保管好药物,以防病人在病情复发或情绪波动时一次吞服,引起急性药物中毒等严重后果。
(五)促进病人的精神康复,预防复发
由于精神分裂症为慢性病程,往往在最基本的社会角色功能方面存在缺陷,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差。还有一部分病人不可避免地走向精神衰退。要使这些病人保留某些生活和劳动的技能、延缓精神衰退的进展,减少疾病的复发,对病人进行家庭干预和社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效果,家人的支持是病人重返社会最大的力量源泉。
应了解病人病程发展与预后,科学地确立病人实际达到的目标,正确面对病人的现状,与病人共同制定好作息时间,指导病人料理自己的生活,督促病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病人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应避免期望值过高。
坚持维持药物治疗,是预防疾病复发的主要方法。即使病人病情稳定,仍应坚持维持量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复发的征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复发的次数,改善病人的预后。
对病人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教会病人一些良好的行为,并在现实生活中反复练习,不断使用。病人的良好行为能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经常的鼓励,即恰当的行为在自然生存环境中受到了正性强化,那么这一行为就将会长期保持。鼓励并带领病人参加一定的社交、娱乐活动,指导病人正确地接人待物和情感表达,使病人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减缓病人社交障碍、社交孤立的形成,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