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有不少资料表明,严重的精神创伤,性格内向,多思多虑,善于自我忍耐,自我克制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恶性细胞能在体内繁殖。心理因素在癌症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也发生着重要作用。护理者要了解癌症病人心理特点,帮助病人克服不良心理状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会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病人一旦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心理反应相当强烈,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怀疑、否认期 当听说自己被诊断患了恶性肿瘤时,一般都会感到突然,不知所措,对诊断产生怀疑,希望是医生诊断错误。有不少病人为了否认诊断,跑几家医院,反复找专家,希望能得出诊断错误的结论。家属应理解病人的心情,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找有经验的专家诊治,同时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体贴、安慰病人,使病人能尽快平静下来,进行下一步诊治。不要让病人自己到处求医,应陪同病人。如果已确诊,家属不要惊慌失措,应稳定病人的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劝导病人。抓紧时间及早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2.恐惧、悲观期 当极力否认仍不能改变诊断结果时,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例如:对疾病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离开家庭和朋友的恐惧;对身体缺损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等。不同性格的人对恐惧的表达也不同。一般说来,外向性格的病人有可能会悲伤痛哭,烦躁不安;内向性格的病人有可能会精神抑郁、少言寡语,悲观绝望,有些病人为了不让家人痛苦,极力控制自己,不让家人看出自己的恐惧,表现得若无其事,反而劝导家人不要着急,而个人心中却痛苦至极,无法发泄。家属要了解病人的性格特点,要细心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不要在病人面前痛哭,不要表现出惊慌失措,如果家属不能保持镇静,会使病人的恐惧加重,失去治疗的信心。应尽量减轻病人的恐惧感,多关心体贴病人,让病人将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用积极的语言鼓励病人,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3.平静认可期 经过一段紧张、恐惧之后,病人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劝导下,逐渐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稳定,愿意接受治疗。但平静期不是没有情绪波动,在治疗、康复的不同阶段,或病人感到身体不适时,仍会感到紧张、焦虑。有的病人怕说出来会耽误治疗,不愿诉说身体的不适感觉,也不愿别人看出自己的心理活动,极力掩盖自己的恐惧。家属接触病人最密切,应特别注意病人的身体、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
以上介绍了肿瘤病人经历的心理变化阶段。这是相对而言,不同性格,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环境,都会对病人精神、心理产生影响。开朗、豁达的心境能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眷恋,成为病人与疾病抗争的动力,往往在他们身上能出现奇迹。目前,在各地的癌友联谊活动,对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他们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介绍养病经验,使许多失去信心的病人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他们称为“话疗”,就是说,通过说话,也能起到治疗作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在与癌症斗争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