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 炎

一、肺 炎

首都儿科研究所早在1990年和1991年对全国300个妇幼卫生项目县和27个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县的基础调查表明,肺炎是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占全部婴儿死亡率的23.9%。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肺炎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的关键。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可依据病理形态,病原体和病程划分多种类型,其中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类型。

该病起病急骤或迟缓,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发病。最先见到的症状是发热、咳嗽,身体较弱婴儿可不发热,有咳嗽呛奶、食欲不好、精神差等症状。重病孩子有鼻翼扇动、口周发绀、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胸部凹陷,也有的孩子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烦躁不安、嗜睡等精神症状。X线检查肺泡内有炎性渗出改变,可表现为非特异性小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胸部体征可听到细湿音。

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特别强调,呼吸加快是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指:幼婴儿<2月龄,呼吸≥60次/分;2~12月,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重症肺炎指的是:激惹或嗜睡、拒食、下胸壁凹陷和发绀。肺炎的治疗目前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措施,从整体出发,加强护理,保证休息、营养及液体入量,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

对症治疗包括:镇静、止咳平喘、强心、输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轻症可在门诊或家庭治疗,用中药清热宣肺、化痰及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若治疗适当常在1~2周内痊愈。危重症患儿应住院治疗,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

1.护理肺炎患儿时应注意如下措施 ①环境要安静、整洁。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温最好保持在18~20℃,每日通风两次,不要在室内吸烟,保持室内一定湿度,相对湿度60%左右。②饮食应维持入量,给予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菜水、果汁等,并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复合维生素B等,应同时补充钙剂。如小儿呛奶可用牛奶加米粉调成糊状喂养,以防呛咳。③保持小儿安静,烦躁时可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氯丙嗪等,但不可用得过多(遵医嘱),以免咳嗽受到抑制,痰不易排出。高热时可选用药物退热及物理降温。④小儿安静时可平卧于床上,如有气喘可用枕头把背部垫高呈半卧位以利呼吸。如喘憋加重,可给予氧气吸入,无条件吸氧时可将小儿衣服穿暖、包好,将窗户打开,采用冷空气疗法。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症状。

2.预防肺炎发生应着重注意 ①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婴儿时期应注意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多晒太阳,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是预防肺炎的关键。从小加强体格锻炼,经常到户外活动,可根据小儿年龄选择适当的锻炼身体方法,如跑步、踢球、郊游、游泳等。使小儿机体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防止肺炎发生。②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传染病,是预防肺炎的主要措施。在感冒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以免感染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