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护理要点

二、女性健康护理要点

(一)孕期护理要点

1.预产期的推算 推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同时指出,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

2.产前检查 从确定怀孕时开始,应于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于妊娠20~36周期间每4周检查一次,自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8、39、40周共做产前检查9次。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3.孕产期用药 应考虑孕妇及胎儿或婴儿双方的因素。有害因素的致畸作用大多发生在胚胎期。不同的药物可产生相同的致畸作用。一种药物也可产生多种致畸作用。因此,孕妇用药一定要慎重衡量,正确选择用药,同时要请教医生后方可用药。

4.观察体重 孕期要定期测量体重。主要在中、晚期,孕期体重增加越多,手术产率及各种并发症随之升高。因此,孕期体重不应增加过度,以20公斤以下为宜,即能满足孕期母儿需要,又不至于造成肥胖,引起母儿危害。要科学进食,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取过剩,要认识谷物作为基本食物的重要性,注意摄取牛奶,黄绿色蔬菜、海菜及水果,吃多样化的平衡食物。同时补充一些特殊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必需的微量元素等。孕晚期可在三餐之间补充1次点心,如红枣莲子羹、绿豆沙等小吃,就寝前饮1杯牛奶等等。

5.早孕反应 约半数妇女于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流涎、食欲不振、喜食酸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此时孕妇应少食多餐,吃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早孕反应多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严重呕吐伴有脱水,酮尿症应住院治疗,补充适量葡萄糖及液体,纠正失水,代谢性酸中毒并补充营养。

6.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 妊娠后期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下肢绑以弹性绷带,晚间睡眠时应适当垫高下肢以利静脉回流。

7.下肢水肿 孕妇于妊娠后期常有踝部及小腿下半部轻度水肿,经休息后消退,属正常现象。经休息后不消退,应想到妊娠高血压的可能。合并肾脏疾病或其他并发症,要查明原因及时治疗。睡眠时应取左侧卧位,下肢垫高15度,使血液回流改善,可减轻水肿。

8.痔 痔于妊娠晚期多见或明显加重。由于腹压增高,痔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必要时服缓泻剂软化大便,纠正便秘。若痔已脱出,可用手法还纳。分娩后痔疮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9.孕、产期健康知识指导 妊娠晚期避免性生活,减少过多过重的体力劳动,防止外伤,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及时治疗局部及全身感染,防止胎膜早破。

(二)产期健康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产前组织孕妇学习有关分娩知识,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训练分娩时必须要掌握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消除恐惧感,护理人员及丈夫(条件许可)要陪同待产,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2.各产程护理

(1)第一产程:用胎儿监护仪,观察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观察胎儿心率的变化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态。若宫缩后出现胎儿心率减慢且不能迅速恢复,或胎儿心率<120次/分或>160次/分,均为胎儿缺氧表现。应边找原因边处理,立即给产妇吸氧,改左侧卧位等。

一旦胎膜破裂,应立即听胎心,观察羊水性状、颜色和流出量,并记录破膜时间,绝对卧床,先露未入盆或臀先露者,呈头低脚高倾斜15度平卧位。禁止灌肠,保持外阴清洁,如无特殊原因,暂不做肛门或阴道检查,破膜超过12小时尚未分娩应给予抗炎药物预防感染。

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摄入足量水分,储备精力和体力。临产后,若宫缩不强,未破膜,产妇可在病室内活动。若初产妇宫口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4厘米时,应卧床并行左侧卧位。鼓励产妇2~4小时排尿一次,温肥皂水灌肠。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应4~6小时测血压一次。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小时内即将分娩以及严重心脏病者均不宜灌肠。临床初期肛门检查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间隔应缩短。术前备皮并用肥皂水和温开水清洁皮肤。

(2)第二产程:①专人守护,用胎儿监护仪观察胎儿心率及其基线变化,5~10分钟听胎心一次,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让产妇双足蹬在床上,两手握住产床上的把手,宫缩时先行深吸气后屏住,然后如解大便样向下屏气增加腹压,于宫缩间歇时,放松,休息。②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开3~4厘米,宫缩良好者,适时送上产床。用温开水、无菌温水、碘伏依次消毒会阴。③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如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不可避免撕裂时,应行会阴切开。嘱产妇张口哈气,宫缩间歇稍向下屏气,使胎头缓慢娩出。胎头娩出后,先以左手自鼻根向下颏挤压,挤出口腔内的黏液和羊水,并随即协助胎肩娩出,然后双手协助胎体及下肢相继以侧位娩出,并记录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后1~2分钟内断扎脐带。

(3)第三产程:①新生儿护理:断脐带后继续轻轻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黏液和羊水,擦拭,保暖,同时进行体检,阿普加评分,处理脐带。打足印及母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和床号的手腕带和包被,将新生儿抱给母亲,让新生儿在母亲怀中进行首次吸吮乳头。②接产者切忌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时用手按揉、下压宫底或牵拉脐带。当确认胎盘已完全剥离时,协助娩出胎盘。胎盘胎膜排出后,按摩子宫,同时注意观察并测量出血量。测量胎盘大小及形态,检查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若有裂伤,立即缝合。

(4)产褥期护理:①产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并发症,要严密观察产妇阴道流血量,注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情况等,测量血压,脉搏。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同时要协助产妇首次哺乳。②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食,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③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避免产妇尿潴留。鼓励产妇多吃蔬菜及早下床活动,防止便秘。④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及时进行处理。⑤会阴冲洗每日2次,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⑥产后半小时开始哺乳,产后24小时内,每1~3小时哺乳一次。母体下奶后一昼夜应哺乳8~12次,最初哺乳时间只需3~5分钟,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一侧乳房。每次哺乳要清洁乳房及乳头,母亲要洗手。

(5)产褥期保健: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活动,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并逐渐开始做产后健身操。行剖宫产者可在产后第3日起床稍事活动,待拆线后可做产后健身操,产后2周开始加作胸膝卧位,每日3次,每次15分钟,运动量逐渐加大。产后访视在产妇出院后3日、14日、28日,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

(三)更年期健康护理要点

女性更年期是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期。主要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至完全消失的过程。在此期间可能出现一系列由于性激素减少所引发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心理活动的障碍,易出现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敏感,多疑,易激惹,悲观失望,消极厌世等。因此,更年期尤其要注意下列各项。

1.学习更年期变化的生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主动调节个人心理变化,消除心理上的不良因素,避免紧张,保持乐观情绪。

2.女性50岁以上是疾病发生的高峰期,要定期进行体检,如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误诊、贻误治疗。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丰富个人的业余生活,经常与人交往,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勿使自我孤独。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肌肉力量与骨骼肌的坚固性,从而预防骨骼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以平和心态面对事物,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使其顺利度过更年期。

4.有焦虑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维生素,钙剂,谷维素等。更年期综合征严重者可遵医嘱进行雌激素治疗。

5.饮食宜清淡、宜温暖软和易于消化,低脂肪、低糖类,富有充足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不宜吃辛辣香燥、肥甘厚味食物,吃植物油,戒黏硬煎炸食品,要掌握进食时间和量,做到先饥而后食,先渴而后饮。

6.更年期(围绝经期),如出现严重的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要立即到医院就诊,避免严重贫血及晕厥。

7.注意清洁卫生,更年期妇女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受其影响,可出现炎症,阴道分泌物增多,常伴有外阴瘙痒,故应勤换内裤,经常清洗外阴,保持清洁,避免用刺激性药物擦洗。

8.张力性尿失禁多发生在老年妇女,每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大笑、跳跃和体位改变即可有尿流出。预防的方法:①体育锻炼法:加强肛提肌张力的恢复,可使膀胱及尿道连接部提高。收缩肛门、阴道>3秒后放松,连续15~30分钟,4~6周一个疗程;②遵医嘱进行雌激素治疗;③使用托带压迫和托高尿道以阻止尿液流出;④电刺激疗法,通过感应电流,使盆腔肌肉收缩;⑤采用中医治疗;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