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气管哮喘

二、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不少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哮喘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由于哮喘的病因复杂,个体差异甚大,其症状又以咳嗽、咳痰、喘息、反复发作迁延至成年,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哮喘的防治工作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哮喘是一种病因非常复杂的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如:运动、病毒感染、接触动物皮毛、尘螨、烟雾、花粉、化学气雾剂、温度改变、剧烈情绪表达、服用某类药物(ASP、β受体阻滞剂)后症状发生或加重,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时高音调的哨笛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患病儿童往往不能平躺,被迫坐起或跪在床上,两上肢前撑,两肩耸起,前额出冷汗,出现痛苦面容。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并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近年来,哮喘的治疗进展较快,过去偏重于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解除支气管痉挛,显然是不全面的。为了早期消除支气管的炎症,应用具有抗炎症及抑制过敏性物质释放作用的激素治疗,已成为治疗的首要措施和关键。吸入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提供了极有效的措施,并用于不同类型的哮喘。目前吸入的激素有两种,一种是丙酸培氯米松(BDP),另一种为丁地去炎松(BUD);剂型上也有两种,定量气雾剂如:必可酮、BDP和干粉剂如:必酮碟。通过吸入可使吸入的药物直接到达气道黏膜,而减轻了口服和静脉给较大剂量的全身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激素类药物是较强的抗炎药物,但长期全身使用可引起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而吸入激素疗法的优点是副作用小,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是预防治疗哮喘较为理想的方法。使用气雾剂吸入时应学会正确的吸药方法,即用药前将药摇匀,先尽量呼气,然后将气雾器放在口里,再尽量吸气,同时用力按压气雾剂连接的盛药小瓶,最后将气雾器从口中拿出,屏气10秒种或更长时间,缓缓呼气。吸药后要漱口,以防止药物对咽部的影响和刺激。

另外治疗上还可以用:①对症止喘药,这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作用。如β-2受体激动剂:喘乐宁、博利康尼、茶碱类、美喘清等。抗过敏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气雾剂、酮替芬等。②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气道炎性反应。如:安可来。

由于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程漫长,每个人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为了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家长或学龄儿童要学会自己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对病情做出自我评价。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应用简易的最大呼气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此设备简单,易携带,可随时测定受试者最大呼气时数值,以便进行每日早、晚两次的自我监测。同时还可以记录患儿每日症状变化、活动量、呼气峰流速值和用药情况,以便在下次看病时将作好的每日记录带给医生,医生可根据记录判断患儿用药效果,病情变化,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家长和患儿要配合医生,做到坚持治疗。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源,在发作间隙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散步、郊游等以增强体质,减少发作。绝大多数患儿坚持治疗和锻炼后,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患儿居住环境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室内不要太潮湿,不要放置花草、羽毛等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含大量纤维素的食物。及早发现发作先兆,如喉痒、胸闷、干咳、烦躁时应迅速按医嘱用气雾剂等药物治疗。

哮喘儿童易出汗,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内衣清洁干燥,根据季节增减衣服,切不可穿衣过多。

家长应协助患儿调整心理,使患儿心理处于愉快状态,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坚定治疗信心,将会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