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系统故障检修

(五)ABS系统故障检修

大多数ABS系统都具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免不了出现工作不良现象,对此应及时进行检修,以确保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ABS系统与普通的制动系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检修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加以注意:

在点火开关处于点火位置时,不要拆装系统中的电气元件和线束插头,以免损坏电子控制单元。

在车上用外接电源给蓄电池充电时,要先断开蓄电池正、负极柱上的电缆线,然后对蓄电池充电,以免损坏电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对高温环境和静电都很敏感,为防止其损坏,在对汽车进行烤漆作业时,应将电子控制单元从车上拆下;在对车体进行电焊之前,应拔下电子控制单元的插接器,并戴好防静电器。

在拆卸制动管路或与其关联的部件之前,应首先释放ABS系统蓄电器内的压力,防止高压制动液喷射伤人。

在更换ABS系统的制动管路或橡胶件时,应按规定使用标准件(高压耐腐蚀件),以免管路破损而引起制动突然失灵。

为保证维修质量,应保持维修场地和拆卸器件的清洁干净,防止尘埃物进入压力调节器或制动管路中。

制动液侵蚀油漆能力较强,因此在维修液压部件和加注制动液时,应防止制动液溅污油漆表面而使油漆失去光泽和变色。

在维修车轮转速传感器时,应防止碰伤齿圈的轮齿和传感头,也不可将齿圈作为支点撬动;否则,将造成轮齿变形,致使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不正常,影响ABS系统的正常工作。

1.ABS故障诊断的一般程序

不同车型,甚至同一系列不同年代生产的汽车,由于装用的ABS型号不同,其具体诊断方法与步骤均不尽相同。ABS故障诊断的一般流程如图7-44所示。

图7-44 ABS故障诊断的一般流程

2.常规检查

做好常规检查,发现比较明显的故障,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制动液面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检查所有继电器、熔断器是否完好,插接是否牢固。

检查电子控制装置导线插头、插座是否连接良好,有无损坏,搭铁是否良好。

检查下列各部件导线插头、插座和导线的连接是否良好:电动液压泵、液压单元、4个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液面指示灯开关。

检查传感器头与齿圈间隙是否符合规定,传感头有无脏污。

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检查驻车制动器是否完全释放。

检查轮胎花纹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1)制动液的更换与补充

更换或补充制动液的流程如下:

(1)先将新制动液加至储液室的最高液位标记处,如图7-45所示。

图7-45 储液室最高液位标记

(2)如果需要对制动系统中的空气进行排除,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空气排除。

(3)将点火开关置于点火位置,反复踩下和放松制动踏板,直到电动泵开始运转为止。

(4)待电动泵停止运转后,再对储液室中的液位进行检查。

(5)如果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在最高液位标记以上,则先不要泄放过多的制动液,而应重复以上的(3)和(4)过程。

(6)如果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在最高液位标记以下,则应向储液室再次补充新的制动液,使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达到最高标记处,但切不可将制动液加注到超过储液室的最高标记,否则,当蓄能器中的制动液排出时,制动液可能会溢出储液室。

2)制动系统的排气

ABS系统的排气方法有仪器排气和手动排气等。应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条件进行选择。

(1)仪器放气。

①将车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抵住车轮前后,将变速器置于停车位置。

②松开驻车制动器。

③安装ABS检测仪(具有排气的控制功能)的接线端子。

④向用于主缸和液压组件的储液器加注制动液到最大液面高度。

⑤起动发动机并以怠速运转几分钟。

⑥稳稳地踩下制动踏板,使检测仪器进入排气程序,并且感到制动踏板有反冲力。

⑦按规定顺序打开放气螺钉。

(2)手动排气。

准备必要的工具、制动液容器、擦布和软管等,仔细阅读对应车型的维修手册中的相关内容。

清洗储液器盖及周围区域。

拆下储液器盖,检查储液器中的液面高度,必要时,加注到正确液面高度。

安装储液器盖。

(3)制动压力调节器与主缸及制动轮缸的排气。

①将排气软管装到后排气阀上,将软管的另一端放在装有一些制动液的清洁容器中。踩下制动踏板并保持一定的踏板力,缓慢拧开后排气阀1/2~3/4圈,直到制动液开始流出。关闭该阀后松开制动踏板。重复进行以上步骤,直到流出的制动液内没有气泡为止。

②拆下储液器盖,检查储液器中的液面高度,必要时,加注到正确液面高度。

③按规定的排气顺序,在其他车轮上进行排气操作。

3.警告灯诊断

装有ABS系统的汽车在仪表盘上设有制动警告灯(红色)和ABS系统故障警告灯(黄色)。正常情况下,点火开关打开,ABS故障警告灯和制动装置警告灯应闪亮一下(约2s),一旦发动机运转起来,驻车制动杆在释放位置,两个警告灯应熄灭,否则说明ABS系统有故障。可利用两灯的闪亮规律,粗略地判断出系统发生故障的部位。警告灯诊断如表7-1所示。

表7-1 警告灯诊断

续表

4.故障代码诊断

大多ABS系统具有自诊断和故障保险功能,当点火开关开始处于点火位置时,电子控制单元将会自动地对自身、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器中的电气元件进行静态测试。在此期间,如果ABS电子控制单元发现系统中存在故障,则电子控制单元会以故障代码的形式储存记忆故障情况,持续点亮ABS警告灯。当汽车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ABS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还要对系统中的一些电气元件进行动态测试,如果发现系统中有故障存在,则电子控制单元会以故障代码的形式存储记忆故障情况。

诊断ABS系统故障时,按照设定的程序和方法可读取故障代码。维修人员可根据故障代码的含义确定故障的范围。

1)故障代码的读取与清除

故障代码的读取方法有人工和仪器两种,具体应用根据车载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及维修设备条件选择。

(1)人工读取故障代码。

人工读取故障代码的方式通常有:通过ABS警告灯闪烁读取、通过电子控制单元盒上的二极管灯读取、通过自制的发光管灯读取、通过自动空调面板读取等几种。但读取故障代码的一般程序是:

①将点火开关置于断开位置。

②用跨接线跨接诊断插座中的相应端子。

③将点火开关置于点火位置,以正确的方法计数警告灯或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次数,确定故障代码。

④从维修手册中查找故障代码所代表的故障情况。

⑤排除故障后,按规定程序清除故障代码。

(2)仪器读取故障代码。

故障代码扫描仪可以从ABS电子控制器存储器中读取故障代码,同时还具有故障代码翻译、检测步骤指导和基本判断参数提供等功能。

2)根据故障代码诊断故障

故障代码能够显示故障的性质和范围,维修人员可根据故障代码的提示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有针对性地检查有关部位、元件和线路,将故障排除。

根据故障代码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时,调出故障代码后应对照《维修手册》查看故障代码的含义,结合该车电路和有关元件的检测方法,按相应步骤诊断和排除故障。

3)无故障代码时的故障诊断

电子控制单元的故障诊断系统是检测它的输入、输出信号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若信号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判定为故障。但有时输入、输出信号虽然在规定范围内,却不能正确地反映系统的工况,造成ABS系统工作不良。此时应借助测试仪读取系统各传感器的数据并与标准数据比较,进一步检查各传感器或开关信号是否正常,以确认故障原因和部位。而且,系统中的机械故障也不能通过电子回路反映出来。因此,应根据其表现出来的现象进行分析,以确认故障原因和部位。

4)偶发性故障

在电子控制系统中,在电气线路和输入、输出信号的地方,可能出现瞬时接触不良问题,从而导致偶发性故障或在ABS电子控制单元自检时留下故障代码。如果故障原因持续存在,那么只要按照故障代码诊断步骤就可以发现不正常的部位,不过有时候故障发生的原因会自行消失,所以不容易找出问题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可按下列方式模拟故障,检查故障是否再现。

(1)当振动可能是主要原因时:

①将接头轻轻地上下、左右摇动。

②将线束轻轻地上下、左右摇动。

③将传感器轻轻地上下、左右摇动。

(2)当过热或过冷可能是主要原因时:

①用吹风机加热被怀疑有故障的部件。

②用冷喷雾剂检查是否有冷焊现象。

(3)当电源回路接触电阻过大可能是主要原因时:打开所有电器开关,包括前照灯和后窗除霜开关。

如果此时故障没有出现,则要等到下次故障再次出现时才能诊断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