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铜

三、铜

纯铜是具有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延展性和韧性都很好,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铜的导电能力仅次于银,是良好的导电材料。铜的导热性能也很好,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对一般化学药品有耐腐蚀性,在化学工业上常用来制造仪器和导管。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这个反应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铜绿有毒,因此在铜器皿的内表面常要镀锡以防止铜绿的生成。

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铜还能与硫、卤素等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化亚铜(Cu2S)和氯化铜(CuCl2)。

铜的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时常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例如,黑色的氧化铜在高温下转化为红色的氧化亚铜,蓝色的硫酸铜晶体(Cu2SO4·5H2O)受热时转化为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氢氧化铜[Cu(OH)2]是不溶于水的淡蓝色胶状沉淀,微显两性,以碱性为主,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图4-27 铜的化合物

拓展阅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是由50多种元素组成的。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钾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铁又称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对人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但大部分人往往不能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比较明确的是约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如缺锌可引起口、眼、肛门或外阴部红肿、丘疹、湿疹,又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