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分管理
(一)蒸腾耗水规律
柑橘植株蒸腾耗水量以12月至次年2月最低,3月份以后逐渐上升,6~8月为最高峰。
蒸腾量与气温呈正相关。蒸腾量的日变化以中午13~14时最大,5~6时及21~22时最小。6~8月时植株蒸腾量高峰期,月蒸腾量为95.8~118.9 毫米。而物候期日耗水量表现为:花期>花蕾期>萌芽抽梢期。
(二)不同生育期需水特性
1.发芽至幼果期(4~6月)
此时若轻度缺水会影响叶和枝梢的生长,重度缺水导致开花不完全、坐果率低及生理落果严重等现象。故该时期的土壤水分最好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但该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应注意排水。
2.果实膨大期(7~8月)
该时期是树体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果实迅速膨大的时期,需水量大。然而,该时期恰好是南方地区高温干旱时期,降雨较少,蒸腾量大。因此,该时期一定要进行人工灌溉,以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3.果实膨大后期(8月下旬至采收期)
此时期的土壤水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很大,高的土壤含水量会促进营养生长,对果实品质及花芽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提高果汁糖分,可以适当干旱,但过分干燥(土壤吸力的PF值3.8以上),就会影响产量。
4.生长停止期(采收后至翌年3月)
果实采收后,果树近于休眠时期,气温降低,蒸腾量少,若连续干旱,落叶会增多,但少许灌溉有助于树体恢复。
(三)灌溉方法
灌水方法是灌溉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灌溉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灌溉方法不断改进,以节水、增效、省工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灌溉技术已成为果园灌溉的重要标志。
1.沟灌
又称浸灌,即在柑橘园行间开沟井与输水渠道相连,灌溉沟微有坡度,灌溉水经沟底、沟壁渗入土中。此法浸润比较均匀,适用于平坝或丘陵梯地水源较为充足的果园,但较为浪费水资源。
2.浇灌
在水源不足或幼龄柑橘园、零星分布种植的地区,可采用人力挑水或动力引水皮管浇灌的办法。一般在树冠以下地面开环状沟、穴沟或盘沟进行浇水。该法费时费工,为了提高抗旱效果,最好结合施肥进行,可在每担水中加入4~5勺人粪尿,浇灌后立即覆土。该方法简单易行,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
3.喷灌
就是利用水泵、管道系统及喷头等设备,在一定压力下,把水喷到空中分散成小水滴,像下雨一样的灌溉果园。我国柑橘园近年来已逐步试行和推广喷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滴灌
滴灌是将肥料溶于水中,利用一定的压力,通过一系列的管道和滴头,将肥水一滴一滴地渗入果树根系范围内的土层。
5.渗灌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旱地灌溉工程技术,是把多孔管道埋于柑橘根系,在管道内通过低压水流,经过小孔向土壤渗入水分进行灌溉。渗灌比喷灌节水15%,比沟灌节水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