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杨梅毛虫
2025年09月26日
二、杨梅毛虫
(一)为害症状
杨梅毛虫是统称一类幼虫有毒毛的害虫,包括马尾松毛虫、乌桕黄毒蛾。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以初孵幼虫群集于新梢为害,仅留下表皮。约1周以后分散,食量大增,将叶肉吃尽,仅留叶脉。乌桕黄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黄毒蛾属的一种昆虫,幼虫取食嫩叶,啃食幼芽、嫩树皮,轻则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产量,重则整株树体枯死,幼虫毒毛触及皮肤,会引起皮肤红肿疼痛,危及人体健康。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预测预报,利用幼虫群集越冬习性,人工摘除有虫枝叶,或用人工捕捉幼虫。
(2)化学防治。在越冬后4月中旬左右施药,用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B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喷杀幼虫;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0倍液,即用原药7~10克。
(3)生物防治。白僵菌粉剂(每克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0.5千克,白僵菌油剂每毫升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100毫升,白僵菌乳剂每毫升含量60亿孢子,每亩用量150毫升);苏云金杆菌制剂喷施;在卵期针对性地释放赤眼蜂,每亩5万~10万头。
(4)物理诱杀。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成虫,每20米安装1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