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疮痂病
2025年09月26日
五、疮痂病
(一)为害症状
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病斑木质化而凸起,多向叶背面突出而叶面凹陷,叶背面部位突起呈圆锥形的疮痂,似牛角或漏斗状,表面粗糙。新梢叶片受害严重的早期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顶部有一层灰色霉状物。有时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畸形扭曲。
新梢:受害症状与叶片基本相同,但突出部位不如叶片明显,枝梢变短而小、扭曲。
幼果:在谢花后不久即可发病,受害的幼果,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
(二)发病规律
疮痂病菌以菌丝体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当气温回升到15℃以上,并为阴雨高湿的天气时,老病斑上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水滴和风力传播到幼嫩组织上,萌发后侵入。潜育期10天左右,新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
(三)防治方法
(1)田间管理:剪除病梢病叶。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春梢发病后也及时剪除病梢。
(2)化学防治:春梢期(芽长2毫米)施药防治;以防治幼果疮痂病为重点,于花谢2/3时喷药,发病条件特别有利时可在半个月后再喷1次。
(3)防治药剂配方:友生(43% 代森锰锌SC)500倍液+极润(50%吡唑醚菌酯)3000倍液+怀农特1000倍液或大生500倍液+法砣1000倍液+倍创1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