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粉病

三、白粉病

(一)为害症状

在感病部位出现分散的白色霉状小斑块,小斑块扩大和联合形成一层白色霉粉层。霉层下的病组织变褐色。主要为害嫩叶,严重时可为害嫩茎、叶柄,发病后叶柄和叶片脆弱易折断。

(二)发生规律

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白粉病以菌丝在较老叶片及叶柄上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新抽发的嫩叶上萌发芽管,然后发展为菌丝,生长在寄主表皮上,菌丝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通常在8月以后病害容易发生。

(三)防治方法

(1)避免过度密植,注意通风透光。

(2)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摘除病叶。

(3)发病期间,定期喷洒胶体硫250倍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40%福星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每周喷药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