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栽培管理实用技术

第三章 枇杷栽培管理实用技术

/汤佳乐 李先信 龚碧涯 杨 玉

枇杷属隶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枇杷属形态特征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边缘有锯齿或近全缘,羽状网脉,通常有叶柄或近无柄,托叶多早落;花两性;呈顶生圆锥花序,常被茸毛;萼筒杯形或倒圆锥形,萼片5,宿存;花瓣5,倒卵形或圆形,无毛或有毛,芽时呈卷旋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10~40;花柱2~5,基部合生,常被毛;子房下位,合生、2~5室,每室有2胚珠;梨果肉质或干燥,内果皮膜质,有1粒或数粒大型种子。

枇杷果实多在春末夏初成熟,这时百果皆缺,为鲜果市场的淡季。枇杷恰于此时应市,可谓淡季的果中珍品,又因其果肉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佳美和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枇杷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质、水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和质营养等。枇杷的糖类以山梨醇为主,果实成熟后其一部分转化为蔗糖,另一部分则成为葡萄糖和果糖。枇杷的果实中常含多种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以及未成熟果实中的酒石酸。枇杷果肉中还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10种非必需的氮基酸,是增强人体视力的重要营养成分。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分析,100克枇杷果肉含蛋白质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纤维0.8克,灰分0.5克,钙22毫克,磷32毫克,类胡萝卜素1.33毫克,维生素C 3毫克,是优良的营养果品。此外,枇杷的花、果、叶、根及树皮等均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中国是枇杷的故乡,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类型丰富,现分布区已遍及北纬33°以南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有许多集中产区和传统名牌品种,驰名国内外。国外枇杷栽培以西班牙产量最高,年产4万吨左右;其次为巴基斯坦,年产3万吨左右;土耳其和日本,年产1万~2万吨,其他年产量在1千吨以上的国家还有摩落哥、意大利、以色列、希腊、巴西、葡萄牙、智利和埃及等。

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我国枇杷生产已成为各地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繁荣市场和出口创汇的一条重要门路,近年来,枇杷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据粗略统计,2018年全国枇杷栽培面积已超过13万公顷,比20世纪50年代(约1333公顷)增长100倍;总产65万吨,比50年代(约0.5万吨)增长130倍。其中以四川、福建、广西、浙江和重庆等省区发展最快。2017年,四川省枇杷栽培面积5.16万公顷,产量23.2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福建则位居其次,面积约2.51万公顷,产量9.49万吨左右。浙江位居第三,面积约0.95万公顷,产量5.7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