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毛虫
2025年09月26日
四、黄毛虫
(一)为害症状
枇杷黄毛虫为枇杷的专食性害虫,属瘤蛾科,遍及我国枇杷产区。主要为害叶片,亦食害枝梢韧皮部和果实。1~2龄幼虫在叶背食害嫩叶叶肉,剩下表皮和茸毛,形成黄白色松泡状,吃空嫩叶后继续吃老叶,将叶吃成孔洞或缺刻,最后仅留叶脉严重影响树势,甚至吃光叶片只剩下光禿的枝干,造成全株死亡。在叶被食尽后,还会吃掉花蕾,啃食枝梢韧皮部、果实的外果皮,造成无叶、无花、无果的惨景。
(二)发生规律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展翅23毫米左右,颜色和树皮相近,早晚活动多,白天倒贴在枇杷树的主干、主枝上,多数距地面50~300厘米高,不甚活动,趋光性弱。幼虫初时为淡黄色,后变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20~23毫米,头部褐色,胸腹部黄色,腹足3对,尾足1对,胴部第2~11节每节生有毛瘤3对。越冬代幼虫多在树干基部或近旁灌木丛中结茧化蛹。发生高峰期多与抽梢时期一致,以5~9月最甚。
(三)防控措施
(1)利用其成虫白天不活动贴在枇杷树的主干、主枝上的特性,人工捕杀。利用初孵幼虫群集为害的特性,及早人工捕杀,摘除虫叶。
(2)冬季清园时用细竹刷将树干基部的虫茧扫入容器内,烧毁。
(3)每代幼虫的幼龄期可选择喷布下列药剂之一,2.5%溴氰菊酯4000~50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Bt乳剂5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