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溃疡病

四、溃疡病

(一)为害症状

叶片:植株叶片上先出现针头大小的浓黄色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绵状,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斑多为近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

果实和枝梢: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重,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二)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高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的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病害喜高温高湿,高温多雨时,病害流行。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田间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溃疡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 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6月、7月、8月为夏梢的发病高峰,9月、10月为秋梢的发病高峰,6~7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

(三)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培育无病苗木,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虫伤。

(2)冬季清园:剪除发病枝叶和果实,并集中烧毁,冬春两季喷施松脂酸钠150~200倍液清园。

(3)化学制剂药物防治:在4月上旬、5~9月,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用歌蓝得1500倍液+怀农特1000倍液,或20%橙亮1000倍液+怀农特1000倍液,或可杀得600~800倍液+怀农特1000倍液喷霉。发生严重的果园,每次暴风雨后都要喷1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