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灰斑病

一、灰斑病

(一)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枇杷树的叶片。病原菌为盘多毛孢(属半知菌),病菌侵染幼芽、嫩叶、老叶、枝条、花蕾、果实。是目前为害枇杷产量、品质最重的病害。嫩叶被害初期呈黄褐色小斑点,后转紫黑色,由几个病斑融合扩大,叶片卷曲凋萎。花朵受害,花蕊由褐色变干枯。幼果受害产生紫褐色病斑,后期凹陷,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果肉软化腐烂。老叶受害出现黄褐色斑点,继而逐渐扩大连成大病斑,叶片中央呈灰白色或灰黄色。

(二)发生规律

枇杷灰斑病的病原都是半知菌,在温暖多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病,病菌生长适温为24℃~28℃,温度高于32℃或低于20℃时会受到抑制。1年中多次侵染,多雨季节是斑点病的盛发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枇杷产区,3月中下旬到7月中下旬、9月上旬到10月底,都是灰斑病迅速蔓延发展期。梅雨季节,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的枇杷果园,树势不旺,生长较差,更易发病。干旱时灰斑病、角斑病易发。病菌一般是从嫩叶的气孔或果实的气孔(皮孔)及伤口侵入。因此,要注重果树发枝展叶后的保护。

(三)防控措施

(1)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果树对病害的抵抗力。

(2)修剪时疏去密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内膛湿度。

(3)冬季结合清园,清除枯枝落叶、寄生杂草,减少病原。

(4)选择药剂防治:春、夏、秋各季枝梢萌发抽生展叶期用药。喷洒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叶片,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30%氧氯代铜500~7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抽梢期喷2次,相隔半月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