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进出口现状
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一直是我国中医药国际化的主力军,并旦大多数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是通过向国际市场出口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当前,国际医药行业分工更加细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外企合作呈常态化。
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两份文件均提到,要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不少国家都有中医药或是传统医药的使用历史,因此中医药在这些国家中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旦增长空间广阔。2016年,受外部主要经济体需求不振、新兴市场动力不足、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等诸多因素影响,医药外贸进出口步入低速增长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小觑。同时,医药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新的发展动能正在积聚,医药外贸总体发展形势依然向好。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对中药(植物药)的标准和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在西方主流国家,除针灸外,中医药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只能以食品、保健品等身份出现。除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酉、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外,中医药的标准仍参照西药标准制定。实践证明,中医药及传统医药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药理毒理、临床评价和产品注册等标准不能完全仿制现代西药和植物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药学家姚新生表示,长期以来,传统中药产品的功效及安全性评价工作多停留在经验医学的观察阶段,对广大患者人群的功效及安全保障的普遍适用性缺乏按照现代循证医学原则提供的临床试验依据。这或许是中药产品走不出国门的重要原因。
2014年发布的《关于公布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机构)建设名录的通知》(以下简称《名录》),旨在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和骨干企业,培育国际知名中医药服务品牌,并形成示范效应,全面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快速发展。《名录》中有19家企业(机构):中国中医药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三亚市中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大连神谷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河南南阳市张仲景出国护士培训中心、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我国中医药出口企业呈多元化趋势,共计703家。其中国有企业出口份额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仅为37.92%;相反,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家数为546家,出口金额为9 507.54万美元,同比增长4.01%,占比38.02%;三资企业出口家数为51家,出口额为6 015.17万美元,同比增长1.38%,出口金额占比24.05%。下面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了解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的进出口现状。
(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医带药
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中医药出口企业走以医带药的发展道路,如在国外市场上设立以企业品牌冠名的连锁中医诊所、中医研究所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诊疗、研究机构。北京同仁堂等中医药企业都已经采取这种推广形式来推动国际化战略,他们利用这些诊所的辐射效应传播中医药文化,并通过良好的口碑获得了这类目标市场的认可。
1.市场范围
各个国家对中医药引进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设限。同仁堂针对不同市场的限制程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出口形式:东南亚市场政策较为宽松,可以正式以药品注册的形式进入;美国等市场限制较多,以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入;澳大利亚允许天然药物注册,为同仁堂进入留了一道门缝。为保证产品顺利出口,同仁堂的生产线通过了中国香港地区、日本、澳大利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认证,清真食品认证和洁食认证等。中国香港生产研发基地除获得香港卫生署每两年一次的GMP认证外,还通过了国际最高标准的ISO22000认证以及HACCP认证,这是目前在香港地区取得该项认证的唯一中药企业。面对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同仁堂坚持稳中求发展,积极服务中医药“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并不断扩大同仁堂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600多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21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上半年同仁堂海外业务营业收入达41 182.85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13.29%。
2.产品范围
北京同仁堂从海外开拓伊始就确立了以医带药、医药结合的经营方向,逐步形成了“名店、名药、名医”三位一体的独特经营模式,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同仁堂通过建立海外形象店,将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把中医药史和同仁堂百年历史同时展示给目标市场消费者,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以增强其对中药的信赖感,并逐步改善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用药习惯。2014年在我国香港地区设立的“同心同乐·同仁堂”养生中心,以及相继在波兰、荷兰等欧盟国家设立的养生中心,将中医药和养生保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以实现从以医带药的传统经营方式向全方位养生保健的转型。同仁堂给予消费者的不仅是中药产品,同时展示了同仁堂“重义、爱人、厚生”的百年文化。
同仁堂销售的中药产品多达2 000余种,这些都将成为北京市重点支持项目,以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海外出口的主要品种有安宫牛黄丸、日水清心丸等。
日水清心丸是同仁堂因地制宜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日水清心丸脱胎于牛黄清心丸,是北京同仁堂与日本日水制药公司合作的产物。牛黄清心丸药效虽好,但日本厚生省并没有为它发放进口许可证。为进入日本市场,同仁堂与有着30年合作历史的日水公司联手,对牛黄清心丸的成分、方单进行了重新组合,以新的“日水清心丸”为名,在日本注册,由同仁堂生产。这一变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水清心丸每年的销售量都稳定在8万丸左右,数量居同仁堂各出口品种之首。
(二)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929年始建于上海,距今已有88年的生产经营历史,建厂伊始,就提出了“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办厂宗旨,开创了中药工业化生产先河,首创了中药浓缩丸剂型及生产工艺技术,是“中药西制”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首批定为中华老字号。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贵州省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确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
佛慈历来注重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现有国外注册商标34件,其中,“岷山”商标是公司出口专用商标和国家重点保护商标,在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进行了国际注册;“佛慈”商标在美国等3个国家进行了国际注册。佛慈制药现有344个品种的中药产品,其中独家产品11个(中药保护品种4个,国家发明专利产品4个),骨干品种覆盖安神类、补益类、活血化瘀类、止咳化痰平喘及利水渗湿、解表清热类等多个药品类别。浓缩丸剂、膏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等10种剂型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技术装备、人员素质达到国内中药生产企业先进水平,先后通过了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的GMP认证及多次复验,产品在PIC协约国得到认可。
1.市场范围
兰州佛慈制药集团在俄罗斯、美国和东南沿海等国家完成150个产品的注册,与乌克兰代理商签订了500万罐罐装中药保健饮料“肖助理”的销售合同。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种剂型125个品种,其以“选材地道、加工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而享誉国内外,行销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26个国家及港澳地区。佛慈牌当归丸正在欧盟进行注册。
佛慈产品的海外市场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德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
2.产品范围
佛慈牌浓缩丸系列中成药被誉为中国中药名品,行销全国并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德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中国中药出口时间最早、出口品种最多的企业,多年来名列中国中成药出口企业十强。佛慈制药出口海外的品种主要有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浓缩当归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