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技服务贸易占据重要地位

二、中医药科技服务贸易占据重要地位

(一)科技创新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的独特地位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越来越青睐科技创新型产品,用科技推动传统中医药的进程,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又一机遇。所谓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新的生产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科技创新的管理创新。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能动源,是促使各个国家前进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具有原创优势,完全的独立产权,正是这一独特性使得中医药服务早在古丝绸之路形成时期就存在了,并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市场需求。而旦,自古至今,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使更多科技政策专业人士化繁为简,探索融合新兴技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减少风险。因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与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密不可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历经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转变,进行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再进一步到创新发展新理念的一系列战略方针的调整,指导和推动着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图4.1 2005-2015年全球研发经费投入 (单位:亿美元)

如图4.1为2005—2015年全球研发经费投入,科技创新的根本基础来自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支持,世界各国近些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根据OECD数据库的统计,研究与开发经费逐年递增,2005年研发经费总投入为778 141.60亿美元,2015年上升为1 247 981.01亿美元,从2005年到2015年近10年间总的经费投入增加了60.38%。由此可见,世界各国都大力增加产研发的经费投入,与科技创新作为国力发展的根本相策应。当今世界上创新性国家共同特征,都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

综上所述,现阶段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一个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为了确保科学创新在各级政府决策中得到重视和考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专门指导成立了包括科学顾问、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和议会科学委员会等机构,保证各个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有序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并进一步处于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的高端位置,从而拥有重要的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

因此,更要利用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科技手段,将科技创新与中医药服务贸易相融合,进行对当下服务贸易结构的调整,基于传统原创优势上的中医药学科,打造中国特色服务,有效地拉动重要产品出口,增强国家软实力。从而,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的优势地位。

(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

我国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发展,各项政策及规划的出台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大环境。

2006年7月,科技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到2020年将建立5—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并计划与50所国际著名医疗机构、大学等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中国将在心脑血管疾病、肝炎、艾滋病等一批重大疑难疾病方面与国外展开合作研究。同时,正式启动第一个有中国政府倡议定制的国际重大工程科学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动员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造福人类提供有效途径。同时,还设立专项基金,制定促进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建立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对话与合作机制。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中医药交流合作,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1年,《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深入开展高水平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药企业与国际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名牌大学开展科技合作,对推动中医药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引起了国际社会上的广泛重视,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先后与我国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科技合作协议,并成立了中美、中法、中意等中医药科技合作委员会。2015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首批17个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包括“中国-美国中医药肿瘤合作中心”“中国-马拉维青蒿素抗疟中心”“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等。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医学院联合培养国际化科研人才、合作建设中医循证医学平台、建设符合FDA标准的GCP平台和生物资源中心等,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在这部国家级中医药战略纲要中特别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面覆盖。

中医药科研机构作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医药进行科技创新,产生科技成果的重要场所,为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十一五”期间,其科学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医药机构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稳步、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中医药科研领域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在“十一五”时期中医药领域科研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机构的建设,有效推动中医药领域科研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综上所述,科技相关政策为开展科研国际合作交流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三位一体的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持续升高。21世纪医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生命与健康规律认识趋向整体,疾病控制策略趋向系统-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参与性。这种提倡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发展趋势意味着防治战略的变化,而中医药学就是以人民健康服务和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从养生保健到治疗疾病都有前移的根本优势。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优势和特色,以理论提升为基础,技术集成为核心,服务应用为重点,为提高中医预防保健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故而,中医药科技创新策略呼应了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不仅符合了医学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经济时代的发展也同样必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变化,对物质的追求水平也显著高于经济落后时代。中医药的科技创新要紧跟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因此而产生的各类需求。比如,尽量通过创新手段制造出服用便捷的药物,西药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其本身的疗效快、治疗效果好,还与药的形式有关。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很少有人再去自己熬汤剂,那么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对药品进行改良就符合了人们的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进行名优中药品种二次开发,以提升传统中医药价值,让百姓用上更明白的药、更好的药。”张伯礼认为,中药很古老,反映的是过去的技术水平,而现今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基础性研究,又包括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临床评价等提升,只有实现综合吸纳协同创新,才能推动产业进步。因此,中医药创新策略呼应了经济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市场需求。